內地豬價大跌賣一頭虧300元 專家:2016年過度擴產導致供過於求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從今年一月中旬開始至今,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下跌,目前已持續3個多月,生豬價格已經跌破成本線,生豬養殖出現全面虧損。
專家解釋「豬週期」的現象,指2016年的生豬價格高位刺激了養殖行業增加生豬生產,導致供過於求,生豬價格大跌。
內地有所謂「豬週期」的經濟現象,意指週期性豬肉價格變化的怪圈,這個週期一般在2-3年左右。兩年前的6月,是上一輪豬肉價格的高位,那時賣一頭豬能賺到1,000元(人民幣,下同)。然而,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監測,全國生豬價格從2018年1月第二周每斤7.69元,連續下跌16周,5月第一周每斤是5.3元,累計跌了31.1%,生豬價格已經跌破成本線,生豬養殖開始出現全面虧損。有養豬業人士表示,飼料費、防疫費用以及管理、人工費加起來,養豬的成本每斤在6.2元左右,現在出欄一頭豬要虧損300元。
專家指出,2016年的生豬價格高位刺激了2016年、2017年生豬的生產,特別是大型養殖企業產能擴張較快,中國7家上市養殖企業2017年出欄量同比增加30%,今年以來生豬產能更是處於高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第一季度生豬出欄19,983萬頭,同比增長1.9%,豬肉產量達1,543萬噸,同比增長2.1%。
農信互聯生豬分析師夏晨豐表示,養殖效率的提升,就會導致2018年甚至2019年生豬供應穩步增加,而進口仍然處於高位,佔總體供應的3%左右。由於市場供給充裕的局面短期內仍將持續,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表示,預計今年的豬價總體處於低位,但繼續大跌的可能性不大。
專家表示,破解「豬週期」除了推進規模化養殖,還需健全大數據等信息服務,加快完善豬價預警預報體系建設,盡可能為有關部門和養殖戶應對市場提供更多的信息。
(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