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展開人才爭奪戰 引進政策力度大:送樓、送錢、送戶籍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2018年的畢業季即將來臨,據教育部統計,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為了吸引人才落戶,西安、南京、武漢等20多個城市接連出台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送樓、送錢、送戶籍,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西安近來放寬戶籍政策,吸引更多人落戶當地。(視覺中國)

內媒分析認為,各地的「人才爭奪戰」可劃分出兩個「戰場」:第一戰場是純粹的「人才爭奪戰」,以北京、上海為主,其人才引進政策有著較高的學歷薪資條件,以及精確的行業領域劃分;第二戰場則是「人才、人口爭奪戰」,參戰的主力是西安、武漢、南京等其他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其人才引進政策門檻大大低於北京上海,甚至許多地區對大學生實行零門檻落戶。

分析指出,北京、上海之外的大城市需要爭奪人口,其中一個是因為人口壓力來臨。以西安為例,作為最新獲批的「國家中心城市」,人口增長規模卻跟不上規劃,故需要改變其政策吸引更多人落戶。

此外,中國大學生最多的城市武漢,卻一直苦於留不住人才。多年來,武漢地區的遷出人口大於遷入人口,人口凈遷移率為負數。直到2017年,武漢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計劃,打響「人才爭奪戰」的第一槍,才令武漢市當年的人口凈遷移率「扭虧為盈」,達到1.978%。

2017年,武漢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百萬校友資智回漢」計劃。(視覺中國)

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向二線城市傳導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寶認為,「人才爭奪戰」與人口形勢的變化關係密切。他指出,中國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開始下滑後,「人口紅利」就開始下降,從去年到今年則可能正是經濟活動人口開始下降的拐點。而這次「人才爭奪戰」的發生說明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已經開始向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甚至是一線城市傳導。

「有研究認為,『人口紅利』是中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而近年來的經濟增長減速則與『人口紅利』的衰減密切相關。當『人口紅利』衰減時,勞動力供給形勢發生變化,勞動力成本會顯著上升,從而影響經濟競爭力;養老、醫療負擔加大也會影響積累和投資等,從而影響經濟發展。」林寶說。

專家:響應中央政策要求,同時存在經濟動機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則表示,一方面,中共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鎮化政策對於放寬落戶條件也已經提出了清晰的要求,各城市推進戶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是響應中央政策要求。

另一方面,部分城市放寬戶籍管理,也確實存在著一定的經濟動機,「吸引產業投資,人力資源儲備是關鍵。一些城市放寬落戶條件實際上看準了人力資源儲備對增加投資的吸入效應。同時,地方財政壓力加大,土地財政遇到了房地產庫存的瓶頸,一些城市試圖通過降低落戶門檻來增加購房人群,應該也是潛在因素之一。」

他認為,人才的引進將提高當地人力資本,改善人口結構,總體上有利於推動當地經濟增長。

專家指出,「人才爭奪戰」與人口形勢的變化關係密切。中國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開始下滑後,「人口紅利」就開始下降,從去年到今年則可能正是經濟活動人口開始下降的拐點。(視覺中國)

制定「人才爭奪戰」也要考慮城市的需求

在各地吸引人才的同時,有輿論質疑,各地以學歷為門檻的落戶、住房優惠政策,某種程度上是對城市其他低學歷群體的「歧視」。

對此,李鐵認為,隨著越來越多高學歷人口的進入,也會需要更多的從事簡單勞動的人口提供互補性服務,「如果我們僅僅把人才定位於學歷技術,而忽視了城市各方面的實際需求,往往會導致引進的人和崗位的脫節,反而不會給城市帶來活力。」

李鐵指出,應該根據城市發展的各種行業需求來確定人才引進標準。「制定城市政策,要考慮到城市的需求,也要考慮到城市的服務質量。同時要尊重市場規律,重點是進一步放寬條件,尊重市場的選擇,尊重產業投資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