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油食用油混運風波擴大 內地運輸船被揭千元可偽造洗艙證
内媒《新京報》此前報道,有油罐車既運送煤製油等化工類液體,也運送食用類油品,且換裝貨過程中不清洗油罐。近日,內媒《財新》又報道,不僅是公路貨運,食用油水運也存在混運現象,只需千元(人民幣,下同)便可偽造一份洗艙證明。
水路混運很常見 洗艙證易偽造
根據《財新》報道,一名食用油專用運輸船船長稱,他們是持有植物油運輸證的食用油運輸船,但沒貨時也接運白油、柴油等其他油品,白油是化工合成油的俗稱。
他表示,「以前混運沒人管,你裝好白油運食用油,只要能提供洗艙證明就可以了」,而洗艙並不嚴格,證明也可偽造,糧油企業不會細看。
但自從《新京報》曝光內地陸路運油車運輸行業亂象後,該船長稱7月開始所有糧油企業都在整改嚴查,海事部門也查得嚴了,「洗艙也不好瞎搞了,以前最多3000塊錢弄個假的,現在要上萬元。」
據這名船長介紹,裝其他貨品後再裝食用油,糧油企業一般很難檢查船艙,只會查驗船舶的洗艙證明、油氣消除證明和換品種證明,這些證明文件均由第三方的洗艙公司提供。他說,很多食用油運輸船都做過混運,因為不運一點其他貨,很容易就虧錢。
一名船舶洗艙公司負責人稱,他們公司從事洗艙業務已經20餘年,客戶遍及長江流域。而只需給1000至2000元人民幣,就可以直接開具洗艙證明、油氣消除證明和換品種證明。
一名江蘇地區船舶公司的船長表示,行業以為混運之後洗艙就行了,但實際上洗艙也不能保證清洗乾淨。
為保障食用油水路運輸安全,7月11日,鎮江海事局對中儲糧鎮江基地碼頭、江蘇中海糧油基地碼頭開展了食用油散裝運輸船舶專項檢查,將持續關注食用油散裝水路運輸情況。
專運政策出台混運仍存在 糧油企業監管不嚴
中國食用油水運主要有海運和內河運輸兩種方式,海運主要是用於進口食用油,而中國糧油企業的生產基地和儲運基地主要在江河邊,內河運輸成為了糧油企業間調貨和經銷商提貨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長期以來,無論海運還是內河運輸,食用油都沒有專門的運輸船,和其他油品混裝現象十分普遍。2017年2月,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發布通知,要求凡未取得載運植物油的適裝文件或者檢驗證書的船舶,一律不得從事植物油運輸。
兩年後,監管再次收緊,將食用油由普通貨品變更為化學品,要求自2021年初起,從事長江水系省際植物油運輸的船舶應持有長江水系省際「化學品船植物油運輸」營運證,原則上內地內河食用油運輸是實行了專貨專運。
但業內人士表示,食用油運輸專貨專運後,很多第三方食用油水運企業仍存在混運現象,這主要是糧油企業監管不嚴所致,很多食用油運輸船隻要提供洗艙證明就可以運貨。
食用油混運行為此前亦有被查處
上海市楊浦海事局2022年7月在對一艘液貨船開展安全檢查時,發現船舶正裝載白油,而該輪的船舶營運證核定的經營範圍僅限植物油運輸,實際裝載的白油屬礦物油範疇,二者屬性明顯不同。
而上文混油裝船過的食用油運輸企業,此前也曾被查處過:2019年常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某食用油運輸船上查獲了柴油378.54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