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廣深博弈十年 Y形通道互聯東西 大灣區或寫新格局?

撰文:鄭寧 蔡苡柔
出版:更新:

700多年前,民族詩人文天祥曾留下不朽詩篇《過零丁洋》,感歎「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現在,伴隨中國基建的飛躍發展,伶仃洋已經「不再伶仃」,一條珠江,架起了8座大橋,連結粵東粵西,貫通整個粵港澳大灣區11城。
其中,被譽為「超級工程」的深中通道在去年全線貫通,而中山的房地產圈已開始打著「6月28日深中通道開通」作為宣傳口號,不過中山交通局回應《香港01》稱,「具體日期待定」。
作為「A」字形的珠三角中重要一筆,深中通道的運營通車,意味著未來從深圳到中山,將從目前繞遠路的2個小時,縮短至30分鐘;為被港珠澳大橋「拋棄」的深圳和中山帶來新的城市脈動,加速大灣區11城「一小時生活圈」的願景成為現實。
開通日期雖未確定,不過確定6月將具備通車條件。藉此,《香港01》深入中山,率先實地探訪這座大灣區的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以及將為大灣區各城市帶來怎麼樣的改變?

【深中通道系列專題第一篇】

蜿蜒在珠江三角洲最繁忙航道上的深中通道。(視覺中國)

珠江三角的東、西兩岸,分布著以深圳為主的東岸城市群「深莞惠」,即深圳、東莞和惠州;西岸則分布著「珠中江」城市群,即珠海、中山和江門。

然而過去兩岸往來需要繞行東莞、廣州,經虎門或南沙大橋,不僅路程遠還經常擁堵,浪費時間。除亟需解決的交通不便之外,東岸以深圳為首的城市群經濟發達,西岸卻遲遲難以發展。因此,發揮西岸的區位優勢,提振經濟亦成為兩岸互通的重要目標之一。

為連結兩大城市圈,《珠三角規劃綱要》提出建設包括深中通道等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決定在深圳和中山之間架起跨海通道。

深中通道中山大橋段。(香港01 周智堅 攝)

2015年,深中通道項目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的「許可」批覆,採用「東隧西橋」方案,路線起自廣深沿江高速機場互通立交,通過廣深沿江高速二期東接機荷高速,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馬鞍島登陸,與在建的中開高速對接,通過連接線實現在深圳、中山及廣州南沙登陸。

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正式開工建設。去年3月,中山大橋鋼橋面鋪裝全部順利完成。同年4月28日,伶仃洋大橋合龍,深中通道項目橋樑工程實現全線合龍;6月11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龍。隨着重要組成部分相繼正式合龍,為深中通道今年正式建成通車奠定了基礎。

橫跨珠三角黃金A字 邊緣化廣州阻礙南沙通航?

在深中通道建設展館,廣東交通集團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建設者李佳桐向《香港01》介紹說,「深中通道正處於粵港澳大灣區珠江三角洲的一個核心區域,其實看這裏就很像一個『A』字型,深中通道就是『A』字中間的這一橫,这裏也是高速公路網絡的一個連接點,有了這個連接點將會加快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城市間一小時生活圈的一個形成。」

珠江三角洲猶如一個「A字」形。(香港01 製圖)

連通兩岸架起黃金A字的核心通道,意味著建設點位的兩岸城市將在未來成為大灣區的核心。為此,廣州和深圳之間的城市博弈拉開帷幕。

2002年廣東省啟動過江方案項目研究,起初共有5條設計方案。方案二與方案三仍舊連結東莞、廣州,以分流虎門大橋為主要目標,繞過深圳、珠海、中山。方案四、五則遠離廣州,僅連結深圳和珠海兩城;方案一則連結深圳和中山。

2004年,深圳前往珠江西岸的落腳點由珠海變為中山,深中通道項目自此啟動。

對於深圳來說,終於擺脫被港珠澳大橋「拋棄」的命運,成功規劃與西岸的往來通路。但對於省會「老大哥」廣州來說,深中通道不僅會讓廣州被邊緣化,避開了南沙大灣區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還可能影響珠三角航道、阻礙南沙港貨輪船隻進出,甚至影響國防。

雖兩城博弈,但據《財新》2018年報道,廣州並未反對修建連接兩岸的通路,僅對深中通道「東隧西橋」的建設方案表達憂慮。廣州認為南沙作為廣州重要出海口,如果出海口上空懸著一座橋,「就像個門樑一樣,門樑低,進不了貴客」,擔心這座橋影響到廣州作為千年航海商都的地位。

廣州建議以全隧道方案修建深中通道,且願意支付由橋改隧帶來的建設成本。不過,2019年,廣東省發改委的一封《答覆函》讓這場長達十餘年的博弈落子定局。

深中通道的通航安全影響經過國家權威機構的論證,伶仃航道通航凈高采用的通航凈高為世界橋梁之最,充分考慮了廣州港所有代表船型的通航需求,充分考慮了未來船舶大型化的發展需求,充分考慮了特種工程船舶及海工裝備進出需求,能夠滿足廣州南沙港航運發展的需要。
《關於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第20190878號提案答覆的函》

為解決廣州顧慮,主跨伶仃洋大橋91米高的橋面是世界最高通航凈空,可以滿足目前最高船隻通航,甚至能應對未來大型船舶變化需求;以及在中山大橋段開通萬頃沙互通連結廣州南沙區,保障南沙的區域優勢地位。最終深中通道也由廣東省、深圳、廣州、中山四方共同出資446.9億人民幣合力建設。

如今的深中通道橫跨珠三角「A」字最中心位置,全長約24公里,主要由長6.8公里的特長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主跨1666米伶仃洋大橋、主跨580米中山大橋、長約13公里非通航孔橋、東、西人工島以及深圳機場樞紐(地下部分)、萬頃沙(部分工程)、橫門樞紐(部分工程)3處互通立交、1處綜合管理處、1處養護救援區等關鍵構造物組成,以「Y」字連接深圳、中山、廣州三地。

承接深圳產業外溢 帶動中山經濟發展

深中通道建設完工後,直接獲益的就是深圳於中山兩城。未來從深圳到中山,將無需再繞行虎門大橋至廣州,僅30分鐘便可抵達。此外,中山亦將享用周圍五大機場(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和四大深水港(廣州南沙、深圳鹽田、香港葵涌、珠海高欄),發揮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帶動經濟發展。

中山市灣區未來科技城負責人徐明曉接受《香港01》採訪時表示,「深中通道連同粵港澳大灣區幾大核心城市,未來將在技術人才還有產業上都可以承接這些區域的協同發展。」

未來中山將如東莞、惠州一樣,成為「鄰深」城市。尤其位處中山馬鞍島的翠亨新區,對面便是深圳科技企業集中的南山區,是深中通道抵達中山的第一站,將主要承接深圳的產業外溢。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有許多中小企業表達了明確的落戶意向,還有深圳的500強龍頭企業也正在簽約入駐。

輻射粵西 暢通大灣區

深中通道中山市灣區未來科技城(香港01 黃浩謙 攝)

除中山外,整個粵西都在期待深中通道帶來的新機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所研究員盧偉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曾表示,深中通道建成後,將有助於縮小珠江兩岸發展差距,推動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有利於提升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水平,促進港澳的開放優勢向內地延伸輻射,有助於構建循環暢通大灣區。

據中山市相關人員介紹,目前對接深中通道的中開高速的橫門互通至寶裕段亦正在加緊收工,計劃與深中通道同步開通。中開高速為中山往返江門開平的高速通道,全長129.7公里,其中江門段為85.6公里,已於2023年1月12日建成通車。中開高速與深中通道同步建成通車後,惠及的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11城,輻射將擴展至雲浮、肇慶、陽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