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胰臟癌早期難察覺!用AI技術篩查可早3年發現?
胰臟癌是本港第四大癌症殺手,由於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到發現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晚期,即使將腫瘤手術切除,其五年存活率亦只有僅僅不到1成。但近日外國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指,運用AI技術將能夠篩查胰臟癌的潛在患者,而且可以比真人醫生分析提早 3 年發現胰臟癌徵狀。
研究團隊由來自美國與丹麥的學者組成,他們研發出一個 AI 模型,並利用來自丹麥和美國的約900萬名患者的臨床數據來訓練模型,使AI 能從患者數據中的分析出患者的病徵並將其與胰腺癌聯繫起來。
研究人員希望這種模型將來可以用於癌症治療。研究員之一的哈佛醫學院系統生物學系實驗室負責人 Chris Sander指,「以現時應用的技術,要篩查出胰臟癌的潛在患者需要花較高的代價,同時精密的檢測過程亦存在風險。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便能將這些風險降低至零。」研究人員指,雖然目前的有多種方法檢驗胰臟癌,包括抽血、腹部超音波檢查、超聲波內窺鏡、腹部MRI檢查等,但這些方法可能會令人不舒服、又昂貴。這使得醫生在向患者推薦它們時猶豫不決,同時檢驗的準確度亦非100% 。
但研究人員亦承認該技術尚在實驗階段,所以雖然AI能準確判斷出檢測者患胰臟癌的風險,但它尚未能找出潛在患者的病因,難以判斷因果關係。另外,AI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若要預測足夠準確,就需要獲得當地的醫療數據為作為基礎,但這又可能會受到當地數據運用的法規影響。
胰臟藏於胃部後面 初期異變難發現!
胰臟屬於消化道器官的一部份,是一個位於腹腔深處,夾在胃部、大小腸及背脊,同時連接十二指腸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幫助消化,同時製造胰島素調節血糖。因為它「隱身」於胃部後方,一般超聲波無法穿過胃就難以發現該部份的癌症。
胰臟癌屬於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故難以在初期被發現,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發現患上胰臟癌,導致不少病人每每發現患病時,已到了癌症晚期,錯過治療黃金時間,降低存活率。即使可以進行切除手術,病人的存活時間亦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
胰臟癌可分為外分泌腫瘤和內分泌腫瘤,當中又以胰臟管腺癌最常見。胰臟癌是本港第四大癌症殺手,光是二零二零年就有逾800人因胰臟癌死亡。臨床上有高達85%病患被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而該15%有機會開刀的病患當中,仍有80%的人術後會復發。
邊7類人士患症機會較高
胰臟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生活方式、遺傳和環境因素等。以下7類人士患上胰臟癌風險偏高:
1. 高齡
年齡是患上胰臟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大多數患者在60歲以上才會被診斷出胰臟癌。
2. 吸煙
吸煙是患上胰臟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2倍以上。
3. 肥胖
肥胖也被認為是患上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
4. 愛好不良飲食
高脂肪、高熱量、高糖分的飲食,以及缺乏蔬菜和水果等健康飲食習慣被認為是患上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
5. 有家族病史
某些基因突變可能會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如果您的家族中有人患有胰臟癌,您的風險可能會更高。
6. 患胰臟疾病
患有慢性胰臟炎、胰臟囊腫等胰臟疾病的人士患上胰臟癌的風險較高。
7. 男性
傳統上認為胰臟癌較好發於男性,但近年來則顯示女性的發生率已逐漸接近男性,可能與女性生活習慣的改變有關。
留意胰臟癌3大常見症狀
1.黃疸
胰臟可簡單分為三部份,即頭部、體部和尾部。胰臟頭部的位置靠近總膽管,故若癌細胞生長於此,當腫瘤大到令總膽管受壓,會造成膽汁阻塞,出現黃疸。故相對生於胰臟體部及尾部的腫瘤,生於頭部會更易在早期被發現。
2.上腹痛
胰臟癌引起的腹痛通常位於上腹部中間,接近胃部的位置,一般會於飯後痛,類似悶痛,常被誤以為胃痛。腹痛也可能會轉移至後背,令患者躺下時感到劇痛,需要前彎紓服痛楚。胰臟癌引起的腹痛與其他腸胃道疾病引起的腹痛類似,一般人不易辨別,所以當試過一些治療胃部的方法,而效果不如預期的話,可能要到醫院做更詳細的檢查,以排除是胰臟癌或其他因素引起。
3.體重減輕
大部份胰臟癌患者都會出現體重下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腫瘤會分泌一些物質改變病人的代謝,癌細胞會掠奪身體裡的營養(如蛋白質),以繼續在人體內生存。
(參考資料:《nature》)
為何胰臟癌患者存活率偏低?
胰臟癌是本港第四大癌症殺手,由於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到發現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晚期......了解胰臟癌高危因素按此
有什麼方法可以檢驗出胰臟癌?
目前的有多種方法檢驗胰臟癌,包括抽血、腹部超音波檢查、超聲波內窺鏡、腹部MRI檢查等,但這些檢驗的準確度非100% 。近日有研究指,可用AI分析胰臟癌的患症率......了解研究詳情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