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勿穿新鞋郊遊 避免水泡變潰瘍 6大護足習慣襪要穿淺色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 台灣每年近3萬名糖友發生糖尿病足
● 糖尿病足嚴重惡化,可能截肢或敗血症
● 住院治療5年存活率57%、大截肢手術39%

天氣回暖,走春季節來臨,醫生提醒,糖尿病友切勿穿着全新鞋子去踏青,當心腳後跟的水泡演變為較深的潰瘍,產生「糖尿病足」,嚴重惡化可能面臨截肢或敗血症。要遠離糖尿病足威脅,除了穩控血糖外,更應養成6個護足好習慣。

糖尿病患者尤要留意足腳健康,因為一個小小的傷口隨時也可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按圖了解)

+4

小傷變嚴重潰瘍 非死即傷

台灣糖尿病學會秘書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生楊宜瑱表示,所謂「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患者腳上的小傷因疏於照顧,不慎演變為感染性的潰瘍,通常要住院治療,感染嚴重恐需截肢,有些人則死於感染性敗血症,是糖尿病足患者死因的第一名。

糖尿病足並不少見,如果潰瘍嚴重,結果非死即傷。楊宜瑱指出,台灣每年有近3萬名糖尿病患發生糖尿病足,若需住院治療,5年存活率僅57%;十分之一患者得接受大、小截肢手術,做大截肢手術的患者5年存活率只有39%。

引發糖尿病足 常見5原因

1.糖尿病神經病變

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血糖控制不佳或罹患糖尿病已久的人發生風險較高。主要症狀是感覺變差,例如對痛覺和溫度比較遲鈍,通常腳最先開始。

2.周邊血管疾病

患周邊血管疾病的人因末梢循環變差,足部位於身體最遠端,如果有傷口,又無法從血循獲得充足的抗發炎因子、促傷口癒合因子,導致傷口癒合較慢,比較容易感染或壞死。

3.足部變形或受力改變

足部變形通常不是糖尿病引起,可能因拇指外翻等原因引起,或是因為穿新鞋、身體重心偏一邊,都會讓某些部位壓力過大、容易受傷。

4.皮膚保護喪失

人在老化過程中,皮膚會逐漸變薄。當人站立活動時,體重都要由足部來承受,足部面積不大,壓力很集中,要是皮膚保護層變薄,也會提高受傷機率。

5.跌倒或碰撞因素

其他疾病導致糖尿病患的視力不佳、走路不穩,都會增加腳受傷的風險。

穩控血糖 預防糖尿病足

楊宜瑱表示,血糖長期控制不良的糖友,發生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的風險都比較高,也更容易得到糖尿病足,因此穩定控制血糖是預防糖尿病足的基本功。

糖尿病足一開始可能只是個小水泡、甚至是蚊蟲叮咬的超小傷口,因為疏於注意,逐漸擴大、變深,形成感染性潰瘍。患者必須住院接受跨科團隊的照護,包括新陳代謝科、心血管相關科別、內科、感染科、骨科、整形外科、復健科等,讓病人遠離敗血症威脅、避免截肢,平安出院。

楊宜瑱說,有些病人血糖控制的很好,輕忽足部傷口,就易感染罹患糖尿病足,曾經發生過糖尿病足的人復發風險也高,所以必須穩控血糖,更要謹記6個護足好習慣,有助及早發現足部傷口,減少足部受傷機率。

糖友必學6大護足好習慣

1. 每天洗完澡徹底檢查整個足部。若發現有傷,就醫進行傷口評估,學習做好傷口護理,不讓小傷變潰瘍。

2. 盡量不要赤腳走路。

3. 拿到新鞋先短時間試穿幾天,勿一開始就長時間穿。

4. 買鞋一定要試穿,實際走走,確保沒有太緊或勒到的地方。

5. 避免穿會讓足部裸露在外的涼鞋或夾腳拖。

6. 穿淺色襪子保護足部。淺色襪子也有助發現足傷口流血或滲出液,因為襪子容易被染色。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慢性傷口|傷口超過6周還沒癒合?醫揭4大成因糖尿病患者易中招

+3

糖尿病|多吃喝多尿體重下降就是患上糖尿病?醫生析2大成因導致

+6

延伸閱讀:

健康主題館/糖尿病控不好 易罹牙周病

慢病好日子/糖友健檢紅字心慌 是藥物出問題?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