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多雨溫差大慎防濕寒入體? 養成3習慣有助改善濕寒
本週四(4月4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隨著清明的到來,香港的下雨的頻率會逐漸增加,加上近期天氣忽冷忽熱,一不小心很容易導致濕寒入體。
何謂濕寒?
中醫認為濕寒的成因是濕氣與寒氣同時入體,或者因脾陽虛弱而導致體內水濕滞留所致。香港人平日愛喜好食生冷食物,如魚生、雪糕或凍飲等,又愛長期待在冷氣房,這些都增加濕寒入體、形成濕邪的機會。
當濕邪滯留在體內時,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
1. 容易疲勞和無力感
2. 關節疼痛和腫脹
3. 容易佔寒沾凍
4. 身體浮腫,尤其是下半身
5. 腹瀉、腹部脹氣和消化不良,小便不暢
3習慣改善濕寒體質
中醫學認為,濕寒體質或病理狀態需要及早識別和治療,改善濕邪滯留的方法包括:
1. 運動鍛煉
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濕氣和毒素,例如散步、太極拳等。
2. 穴位按摩
通過按摩穴位可以刺激身體的經絡,促進氣血循環,有助於調節體內濕氣,例如按摩足三里、三陰交穴等穴位。三陰交穴位於內腳踝往上約4根手指處。足三里則是調理脾胃、疏風化濕的常用穴,位於膝蓋外側、凹窩下方四指寬處。
3. 調整飲食
避免食用過多的冷食和生冷食物,多食用有助於消除濕氣的食物。
9款食材可祛濕寒
1. 紅豆
紅豆具有利尿和消水腫的功效,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濕氣,可加入飯粥、湯品中食用。
2. 糯米
糯米具有溫暖身體、祛濕寒的作用,可以幫助改善氣滯和經痛等問題,可用來煮粥或做成糯米飯。
3. 烏骨雞
具有溫補身體、祛寒滋陰的作用,可用來燉湯食用,對於濕寒型的風濕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4. 淮山
淮山具有滋陰、祛濕的作用,可用來煮湯或燉菜,對於濕痰、脾虛、消化不良等問題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5. 蓮藕
蓮藕具有利尿、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濕氣,可烹飪菜餚或煮湯食用。
6. 羅漢果
羅漢果可以清熱、解毒和利尿,可用來泡茶或煮湯食用,對於濕熱、水腫等問題有一定緩解作用。
7. 木耳
木耳具有清熱、解毒和消水腫的功效,可用來烹飪菜餚或做成涼拌菜,對於濕熱、水腫等問題有一定緩解作用。
8. 冬菇
冬菇具有補脾益氣、解毒祛濕的功效,可用來燉湯或烹飪菜餚。
9. 番薯
番薯能夠補脾胃、健脾除濕,有助於祛濕寒,可蒸煮、烤焗或煮湯食用。
為了治理濕寒,從飲食著手就是最容易,濕寒必須注意,「飲食要清淡,易消化」,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消化吸收的中心,若脾胃功能失調,就容易導致濕寒病邪侵入人體。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減輕脾胃的負擔。另外,定時進餐及保持良好作息亦有助維持脾胃健康。
(參考資料:醫砭)
何謂濕寒?
中醫認為濕寒的成因是濕氣與寒氣同時入體,或者因脾陽虛弱而導致體內水濕滞留所致。了解如何預防濕寒按此
如何可以改善濕寒體質?
想改善濕寒體質可以養成以下3習慣:
1. 運動鍛煉
2. 穴位按摩
3. 調整飲食
了解詳細方法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