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二十四節氣|解構小寒4大禁忌 多吃3食物養出暖爐體質
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氣,這意味著氣溫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而且雖然名叫小寒,但根據天文台記錄,香港小寒氣溫一般比大寒更低,俗話說「十病九寒」,中醫界也有「百病寒為先」的說法,代表許多疾病都是因為身體受寒而引發的,所以在這寒冬氣溫下大家更應做好保暖措施。
人體有6個部位主控身體機能的運作,包括頸部、肩膀、背部、肚臍、膝蓋及腳底。在冬天時,這6大部位更要特別注意保暖,即使氣溫急降,也可以保持健康的身體機能。
▼人體6大部位要保暖?(按圖👇👇👇)
1. 頸部
頸上有風池穴、風門穴和風府穴,是寒邪最易入侵的地方,建議戴圍巾擋住風寒。
2. 肩膀
肩膀受寒就會痠痛,建議睡覺時最好被子能蓋住肩膀,維持溫暖。
3. 背部
背部主身體的陽氣,是將陽氣輸送到身體各部位、溫經散寒的重要部位。一旦受寒,肺部就容易虛弱,引發咳嗽及各種頸椎疾病,還易使月經失調,產生經痛、腰痛等症狀。因此,冬季最好能加上披肩,或是穿著背心,加強背部保暖,守住體內陽氣,有效避免寒氣入侵身體。
4. 肚臍
肚臍一旦受寒就容易腹瀉,產生腸胃問題,所以要穿著肚臍保暖的衣物,睡覺時也要注意蓋住肚子,尤其是小朋友容易踢被子,可考慮圍上肚兜,保暖肚臍。
5. 膝蓋
女生冬天有時也會穿短裙,受寒的膝蓋會變得僵硬痠痛,所以可用衣物及毯子保暖膝蓋。
6. 腳底
腳底是循環最末端,保溫性差,寒氣侵襲易血液循環不佳,要避免直接接觸冰涼的地面,穿上保暖的襪子,而睡前可以讓腳底泡熱水,至少要泡到腳踝,若小腿或膝蓋有痠痛狀況,也可以泡到膝蓋以上。熱水可加生薑或艾葉,增加血液循環,若不方便,每天不間斷泡熱水,也可達到舒緩效果。
多吃3食物養出 「暖爐」體質
除了天氣等外在因素,造成身體不能維持溫暖還可能是體質虛寒,血液循環差、營養不均衡及運動不足等。但不用擔心,我們可以從飲食著手,養出「暖爐」體質,幫身體祛寒。
1. 薑
生薑含有薑辣素(Gingerol)及薑烯酚(Shogaol)兩種成分,而辛辣口感是來自薑辣素,老薑及乾薑所含的薑辣素更高,能促進血液循環及改善手腳冰冷。薑烯酚則是藉由促進體內脂肪及醣類燃燒來提高體溫,因此一篇刊登於《Foods.》提到每天服用2克生薑能抑制脂肪生成及幫助脂肪分解。
吃薑想要達到最好的功效必須加熱吃,薑辣素經過加熱或乾燥後會轉為薑烯酚,不過若正在發燒、重感冒、喉嚨痛或是腸胃較虛弱者,暫時先避開。
2. 羊肉
羊肉的熱量低,脂肪及膽固醇都比豬肉及牛肉少,含有蛋白質、維他命B1、維他命B2、維他命E、鐵、鈣,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禦寒暖身的作用,為冬季的驅寒食物。《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之效。」
烹調食用可搭配老薑、麻油、中藥材或是炒深綠色蔬菜,如通菜炒羊肉、羊肉爐、清燉羊肉湯等,減少過度沾醬,用蔥蒜或蘿蔔泥,不僅去腥味,更可提升甜味。
3. 桂圓
龍眼又稱為桂圓,含鐵、鉀、鋅、葡萄糖、蛋白質及多種維他命,經過窯烤烘乾或汆燙日曬,製成龍眼乾,具有補血、益脾、開胃效果,常用於生理期、產後調理、活絡氣血及改善手腳冰冷。
▼同場加映,熱檸樂煲薑治感冒療效(按圖看清👇👇👇)
四大禁忌
另外,要留意身體保暖之外,還要謹記小寒的4項禁忌:
1. 不宜過度運動
小寒過度運動會容易因為天氣冷熱變化導致氣管收縮,有氣喘的人要格外當心。
2. 不宜去高山
小寒天雖然不比大寒天,部份高山天氣仍然濕冷,到山上容易受冷氣團影響筋骨受寒容易感冒生病。
3. 小寒喝過熱湯,不宜外出
小寒喝過熱的湯之後不宜再外出,若再外出容易忽冷忽熱,導致身體不適,有高血壓的朋友更加要注意引發中風危機。
4. 小寒天不要掃落葉
小寒天的落葉簡稱寒葉,寒葉有敗葉的意思,因此不宜打掃,有做事失敗的意涵。
▼同場加映:快速認識4種感冒(點擊下圖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