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話你知丨年輕人也會患上柏金遜症?解碼其病徵及治療選擇
說起柏金遜症,最常令人聯想到年老、手震等特徵,然而這些均只是柏金遜症的部分特徵,而年老只屬其中一個罹患此病的高危因素,亦可能與遺傳等因素有關。養和醫院腦神經內科中心主任、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蔡德康醫生提醒,柏金遜症並非只出現在長者身上,年輕人同樣有機會患上。
年老屬柏金遜症常見高危因素
蔡德康醫生指出,柏金遜症屬慢性腦退化的疾病,主要是源於腦細胞退化,近95%的柏金遜症個案成因不明,有5%與遺傳有關。柏金遜症最常見的高危因素是年老,因此病人普遍在年長時發病,以 60-70 歲年齡層居多,但仍有少數年輕人因遺傳因素而在年輕時發病,最年輕的患者僅19歲。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分析,患上柏金遜症的高危因素亦包括經常接觸化學物品,例如農藥,導致腦細胞提早退化。
肌肉僵硬 = 柏金遜症警號?
由於腦細胞退化,腦內的黑質體未能產生足夠的多巴胺,從而引起運動或非運動功能障礙的徵狀。蔡醫生指出,有些柏金遜病人最早察覺的病徵是大關節出現疼痛,如肩膀痛,這些病人在確診柏金遜症前,可能會誤以為是五十肩而向其他專科醫生求診,經腦神經科診斷後,會發現其他柏金遜的徵狀,如肌肉僵硬、手震、動作緩慢等,這些可能是早期柏金遜症所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手震是柏金遜症其中一個常見徵狀,其特別之處在於病人處於靜止狀態時,其手震問題比活動時更為明顯,惟此徵狀並非每位病人均會出現。
肌肉僵硬及動作緩慢亦是常見徵狀,其特徵最早期只會在單邊左或右半身出現,後來會發展到左右兩邊都有,走路時會有拖腳的感覺,病情後期更會因此而引致步履不穩。有統計指出,有柏金遜徵狀的病人70%是由柏金遜症引起,餘下30%則有機會是源於罹患腦腫瘤、急性中風等其他疾病。
除了運動功能障礙徵狀,亦會出現非運動功能障礙徵狀,常見包括便秘、焦慮、抑鬱、睡眠質素下降等,也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例如體位性低血壓、膀胱功能衰退導致尿頻,嚴重更會出現精神錯亂、記憶力下降。
剖析柏金遜症治療目標
蔡醫生指出,醫學界目前未有方法可逆轉已衰退的腦細胞,或是停止腦細胞衰退,治療目的是紓緩柏金遜症引起的病徵,增加活動能力,減少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針對腦部未能產生足夠的多巴胺,主要的治療方法為利用藥物補充多巴胺,從而改善運動功能障礙,「左旋多巴」是其中一種常用的藥物,在早期使用可有效控制柏金遜症引起的徵狀。
蔡德康醫生補充,在使用「左旋多巴」初期或會出現副作用,例如嘔心、頭暈等,醫生會按病人情況考慮處方藥物,以減輕這些副作用,而這些副作用本身亦會隨著時間而消失。然而,長期使用「左旋多巴」可能會引致非自主控制的動作,以及藥效波動的問題,意即藥物時效或會逐漸縮短,當藥物失效時患者會僵硬不能活動,但服藥後又可以恢復活動。
除了以補充多巴胺為目標的「左旋多巴」,亦有其他藥物以減緩多巴胺分解為目標,以助腦部保留更多多巴胺,惟藥效未算顯著。
柏金遜症的病徵很容易被視作正常老化的現象,這是源於大眾對柏金遜症的了解未夠深入,這或導致錯過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期。經常留意自身的身體狀況,有懷疑時及早求醫,有助減緩病情發展。
以上資料由客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