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補水正確方式運動前、中、後各不同!出現2現象小心缺水
隨著疫情趨緩,各項路跑活動、馬拉松也恢復舉辦,台灣明年的萬金石馬拉松更已開放報名。營養師表示,人體如果處於缺水狀態,身體容易有疲累的感覺,會比較難以堅持運動。
而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在運動前2~4小時,就需要開始補水,而且運動前、中、後的補水方式也不同,一旦出現沒有尿或尿的顏色深,就是身體缺水警訊,要盡快補水。
運動前、中、後的補水方式(按圖了解👇👇👇)
運動前每公斤體重 X 5~10ml水分
台灣營養師陳嫚羚表示,在運動前2~4小時,應緩慢補充每公斤體重 X 5~10ml水分。例如70公斤成人,建議緩慢補充350ml~700ml水分,如果喝完後2小時內都沒有產生尿液,或是尿液顏色很深,就代表身體處於缺水狀態,建議再持續緩慢補充到尿液呈現淡黃色。
相關文章【尿色】深啡缺水起泡因腸道炎?7種尿液看健康每日應小便幾次?👇👇👇
運動中每20分鐘補150ml水分 運動後每15分鐘補240ml水分
至於在運動中的補水方式,則要採取大約每20分鐘,補充150ml水分,如果運動時間超過1小時,或執行高強度運動,可加入運動飲料適當補充。而運動後則要採取每15分鐘,補充240ml水分,建議持續、緩慢補充到尿液呈現淡黃色,而且要避免短時間大量灌水,以免造成電解質失衡,引發噁心感或頭暈等不適症狀。陳嫚羚提醒,做好運動前、中、後水分補充,不僅能幫助維持好的運動表現,也能幫助調節體溫、預防脫水,促進新陳代謝。
相關文章:運動飲食|運動前中後怎麼吃才有效?每20分鐘小口喝水幫助散熱👇👇👇
長期缺水口渴感覺會遲鈍
陳嫚羚也指出,長期飲水量不足的人,口渴的感覺會變得遲鈍,容易演變成嚴重缺水時才開始感到口渴,對健康來說會有負面影響,例如:排尿次數太少,會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所以建議維持每天定時補水,並觀察尿液顏色,以確保體內水分充足。
延伸閲讀: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