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型手汗約40歲後逐漸改善?嚴重手汗與心肺功能消化道阻塞有關

撰文:健康2.0
出版:更新:

許多民眾都有手汗困擾,尤其一到夏天,雙手更是容易濕答答。台灣中醫師李琪表示,一般人緊張時多少會流手汗。

但若平常就會冒手汗,緊張冒得更多,甚至到看得見汗珠,或弄濕物品的程度,代表手部出汗較為厲害,而手汗多的現象多與心肺功能較弱、消化道阻塞有關。

手汗症類型(按圖了解 👇🏻👇🏻👇🏻)

+5

先天型手汗約40歲後會逐漸改善

李琪指出,手汗症分為先天型和後天型,先天型的手汗大多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在30歲前手汗可能會愈來愈嚴重,40歲後會慢慢改善。後天型手汗則是由特殊原因造成,如甲狀腺亢進、糖尿病、更年期等,後天型除了手汗增加,全身的出汗量也會變多。

絕大多數的手汗是屬於先天型,在感到緊張、焦慮和壓力大時情況會更加明顯,現代醫學認為與交感神經異常興奮有關。由於手汗症並不算一種疾病,因此普遍認為當手汗影響到生活品質,才需要積極治療。

嚴重手汗與心肺功能、消化道阻塞有關

而中醫觀點來看,嚴重的手汗與體質偏異有密切相關,若能遵守醫囑、儘早治療,除了能收到不錯的療效,還可以順便改善潛在的身體問題。李琪補充,她認為手汗多的現象則可以歸因於心肺功能較弱或是消化道阻塞。

「汗為心之液」,中醫認為汗水的分泌與「心」有關。「心」與「肺」這兩個器官掌管體表汗孔的開闔,當身體虛弱、情緒激動、緊張焦慮、或心肺功能較差時,心肺對於汗孔調節能力就會變弱,手汗就會增加。像這種因為汗孔開合調節不佳,導致汗水容易流出來的情況,中醫稱為「表虛」。

李琪補充,除了汗孔開合容易讓汗水流出,「熱」也會容易出汗。「熱」除了來自於外界的氣溫,還會從身體內部產生。而體內最容易生熱的地方,就是來自消化道。

消化道是由「胃」和「大腸」掌管,屬於多血多氣的陽明經。當有便秘、脹氣、消化不良等問題導致消化道阻塞,就容易讓陽明經產熱上火,使體內的熱源增加,出汗量也就跟著變多。

綜合來說,心肺功能較弱的人會容易有「表虛」,讓汗水容易流出體外;而便秘、脹氣、消化不良等消化道阻塞,也會增加體內的熱源,使汗水分泌增加。臨床上治療會依照每個人的體質,加強這心肺、消化道的處方用藥,改善表虛和消化道阻塞,使手部出汗慢慢變少。

相關文章:【手汗多】4類體質多手汗拖手好尷尬!3大食療或用鹽水浸手5分👇🏻👇🏻👇🏻

+12

治療搭配生活型態調整可達最佳療效

李琪提醒,病人在治療階段也務必戒除含咖啡因飲料,避免炸、烤、辣、大量的辛香料食物,勿在身體或手潮濕的情況下吹到風,也應多休息,不要過度疲勞,不節食、不捱餓,並與藥物相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延伸閲讀:

「汗皰疹」是濕疹的一種,手腳都會有!醫師告訴你「發病原因」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