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高壓|5旬婦過馬路速度比不上轉燈 存活率比大腸癌還低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疫情期間過馬路氣喘吁吁不一定是戴口罩的問題,患有少見「多發性肌炎」的李姓護士去年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洗完澡或上完廁所總是呼吸困難,睡覺時需墊3顆枕頭保持呼吸順暢,且時常咳血咳痰,原以為是疫苗副作用,後來才發現是自體免疫疾病併發續發性肺動脈高壓,醫生指肺動脈高壓又稱「心臟的癌症」,未及時治療,有的存活不到3年。

李姓護士現年53歲,飽受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疾病折騰,2013年起常莫名跌倒,以為穿高跟鞋緣故,因而改穿平底鞋,但情況未改善,後來雙腿無法蹲,不能跨抬也水腫嚴重,肌肉發炎指數爆到2千多,有時飆到5千以上,正常標準是120。

因雙腿不聽喚,她坐輪椅兩年,平日需打做高劑量類固醇、也需額外供給氧氣,孩子幫她穿襪,先生幫忙翻身,後來慢慢治療復健,有天可以移步到陽台,聽到對街超商開門的「叮咚聲」時她感觸良深,喜極而泣。

相關文章:【肺功能測試】易喘氣或因慢性阻塞性肺病 測肺功能靠吹保鮮紙?

+13

李女不只有多發性肌炎,肺部纖維化,去年診出肺動脈高壓,去年因為非常喘,睡覺墊了三個枕頭,仍感到無法呼吸,愛乾淨的她不能洗頭洗澡,心情跌落低谷。每次過馬路壓力超大,若燈號轉換前還沒起步,她寧可等下一個綠燈,否則越走越急慌。

不過台灣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理事長鄭錦昌理事表示,市民有莫名呼吸困難、咳嗽、咳血、下肢血腫、暈厥或頭暈症狀,應留心可能罹患肺動脈高壓。不過如能及早發現,絕非不治之症。

台灣高雄榮民總醫院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主任黃偉春說,正常人平均肺動脈壓為14 毫米汞柱,超過20毫米汞柱就是「肺動脈高壓」。肺動脈血管壓力過高,會造成供應血流至肺動脈的右心室更用力收縮,長期右心室因負荷過量而逐漸擴大,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和猝死風險。

相關文章:【胸痛】肺炎胃酸倒流6原因未必關心胸事!留意姿勢變痛點有冇變

+2

黃表示,肺動脈高壓是種心、肺及血管系統嚴重的病變,存活率比大腸癌還低!除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致病機制尚未明確,部分因為自體免疫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愛滋病、肝硬化等引發。

「早年台灣人缺乏肺動脈高壓的疾病認知,病人平均存活不到3年」,黃偉春說,國內原發性肺動脈壓患者約200多人,第一類族群約1千人,施用目前三大類藥物,可穩定控制。第四族群的肺高壓病患可開刀清除血栓,或在遠端用氣球撐開再搭配藥物治療,幾乎可獲痊癒。肺動脈高壓病患,男女比為2:8,好發於4、50歲的中年婦女,患者本身肺功能較差,萬一感染新冠疫情,可能導至骨牌效應,要特別小心。

延伸閱讀:

疫情燒進台鐵致人力不足 14日起停駛94列區間車

護理師沉痛:快篩陽民眾擠爆急診 重症沒人救死亡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