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銀屑病大不同 準確診斷治療 助患者解困
皮膚偶爾痕癢,乍現紅疹,我們或以為是氣溫與濕度驟降、乾燥使然。然而,這些灼熱紅腫、帶有皮屑的表徵可能是患上了皮膚病的先兆,部份患者甚至會自行斷錯症而用錯藥物。以濕疹及銀屑病為例,儘管部份病徵相似,治療卻是截然不同,必須依靠臨床甚或皮膚切片檢查等以準確斷症,再使用相應藥物方能控制病情。
皮膚科專科朱灼欣醫生表示,濕疹、銀屑病、玫瑰痤瘡及暗瘡是較常見的皮膚病,前兩者更困擾不少患者,尤其是它們病徵類似,身體四肢也會帶有紅疹及皮屑,部份人混淆病情下,或會自行使用外用藥膏應對,可是由於發病機制全然不同,錯誤用藥或致徵狀變得嚴重,增加往後治療困難。
臨床問症找端倪 檢查排除共病
要準確分辨濕疹與銀屑病,不妨先了解它們的發病機制。朱醫生指出,濕疹與皮膚過度乾燥及敏感有關,相反銀屑病是自身免疫系統疾病,體內免疫細胞攻擊皮膚,產生炎症反應,病理是不盡相同。她說︰「雖然發病時有紅疹及皮屑,但是濕疹的紅疹是斑丘疹狀及相對細碎;銀屑病為斑塊狀,皮屑厚大。而且濕疹會令人痕癢,銀屑病的患處並不一定痕癢,銀屑病亦會有指甲變形及關節炎等共病。」
當然,最理想的方法是盡早求醫,透過臨床評估及各種檢查找出原因。朱醫生稱,臨床問症可以了解到皮膚表徵、共病因素及對生活細節的影響,例如患者會否有關節痛情況、糖尿病及代謝綜合症等病史,甚或會安排患者接受抽血及皮膚切片化驗,因應結果制訂往後的治療方案。
一鍵式生物製劑 增治療依從性
以銀屑病為例,病情輕微時會用到外用藥膏如類固醇藥物應對,若然效果不彰,則需要接受系統性治療,包括照紫外線或抑制免疫系統的口服藥物。朱醫生補充,病情嚴重患者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它能直接抑制發炎因子,而且具針對性,減低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換言之副作用也較少。
如今,適合於治療銀屑病的生物製劑有好幾種,不少大型研究也肯定生物製劑治療銀屑病的成效,朱醫生舉例,使用「白細胞介素23」(IL-23)生物製劑3至4年後仍約有8成患者的徵狀得到9成以上改善,藥物效用甚至持續長達5年,加上患者只需每2個月注射一次,有助提高治療的依從性,達至長治久安。
對於仍然在職的銀屑病患者而言,未必經常能夠如期覆診。而生物製劑的一鍵式設計,方便這班患者在家注射,只需在下腹或大腿位置,輕壓按鈕便能把藥物注射到體內。朱醫生補充,這種一鍵式設計相對適合忙碌的患者,使用簡單,惟謹記即使在家注射,患者也應定期覆診,以讓醫生評估藥物成效,從而調整治療方案。
朱醫生提醒,各種皮膚科疾病例如濕疹及銀屑病,其治療方法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各異。患者應與醫生討論,接受準確診斷,再按個人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