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不再是絕症 反歧視才能終極遏止愛滋病

撰文:專科醫生
出版:更新:

提起愛滋病,總有人覺得是絕症、無藥可醫,但這想法不但錯誤,更已經過時!近年醫學及藥物不斷進步,愛滋病感染者只要及早求醫治療,日服一粒抗病毒藥物,即可將體內病毒抑制至不能偵測的水平。既不會傳染他人,而健康、生活質素都能回復至與常人無異。若仍對愛滋病抱有歧視,讓愛滋病成為社會避談的話題,只會加劇污名化,妨礙公眾教育。香港愛滋病基金會副主席(服務)李頌基醫生及董事局委員潘啟迪先生與大家分享更多有關愛滋病的病症及治療資訊,盼大眾能增加病症認知之餘,也以同理心看待感染者。

新藥抑制體內病毒至不能偵測水平 感染者可回復健康不帶傳播風險

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現時有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控制愛滋病病毒感染者體內的HIV病毒,抑制其生長及繁殖,更有助保護免疫細胞。香港愛滋病基金會副主席(服務)李頌基醫生解釋:「新藥控制病毒的能力更佳,藥效亦更持久,相對不容易出現抗藥性。病人能用藥控制病情,減低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他更指,新藥的副作用亦大大減少,避免以往常見的腸胃不適、體重下降等問題。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副主席(服務)李頌基醫生表示,醫生會視乎感染者的身體狀況及病史,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亦會於療程中持續監察感染者的情況。

除此之外,新一代藥物的分量和服用次數較以前方便,也有「雞尾酒療法」,即將兩至三款藥物混合於一粒藥丸之中,減輕病人負擔。李醫生指:「以往的藥物較多限制,如一日要服用數次,或須空肚服食。但現時的藥丸像手指頭般小,大多一天服用一次,亦減少了與食物對沖的問題。」醫生會監察感染者的身體狀況,定期檢查其肝腎功能,並留意血糖、血壓及膽固醇等指數,若發現問題可立即更換藥物。

醫學界近年提出的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概念,獲多項研究支持,證實當感染者服藥後,體內的HIV病毒載量抑制至不能偵測的水平,即代表感染者不具傳染力。李醫生提醒,感染者於確診後應盡快求醫,否則有機會延誤治療,待求診時已嚴重影響身體抵抗力,甚至出現併發症。如及早治療、持續用藥,妥善控制病情,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可回復至正常水平,壽命可望與常人無異。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董事局委員潘啟迪先生呼籲公眾對感染者減少歧視,應為感染者提供多些支援,增強他們的抗病鬥心。

歧視深化誤解妨礙公眾教育 感染者不敢求醫 或延誤治療

基於缺乏了解,以前愛滋病被冠上「死亡金三角」、「世紀疫症」等污名,也帶有容易傳播,會導致大量感染者迅速死亡的刻板印象。潘啟迪先生指以上種種誤解不但引起恐慌,令大眾不願談論此症,更使感染者諱疾忌醫,那樣,想有效遏止愛滋病的擴散淪為空談:「感染者不敢求醫的話,在不知不覺間感染他人的風險亦會隨之提升。故早期愛滋病的傳染率、死亡率都高。」潘先生續指,若對愛滋病避而不談,不但會妨礙藥物開發的進程,也難以討論如何改善感染者的照顧方案。長此下去,更難加強公眾教育,公眾無法得知預防資訊,高風險族群亦無法及早檢測或求醫。

當社會污名化疾病,伴隨的就是歧視,「一提到愛滋病,大家就會對感染者的性經驗、性取向戴上有色眼鏡, 但其實性接觸並非傳播愛滋病的唯一途徑,仍有其他感染風險,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潘先生坦言,香港愛滋病基金會一直於公眾教育上付出極大心力,提高公眾對愛滋病的認知,讓他們了解現時已經有藥可醫,有更佳的治療方案控制病情,感染者的存活率不斷提升,「大眾明白到即使感染了愛滋病也『有得救』,病人能活得更長久,逐漸了解和接受愛滋病。」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如有疑問請向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