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患者宜留意吞嚥困難問題 水溶性藥物與餵食技巧助改善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隨着人口老化,預料認知障礙症個案將有增無減。有老人科專科醫生指出,認知障礙症不單影響患者的認知能力,更會導致患者出現行為及情緒問題、吞噬能力、活動能力等,其中吞嚥能力易為人所忽略其嚴重性,呼籲照顧者應加以留意患者的徵狀,及時求醫接受適當治療,以至改變餵食的照顧方法。

目前本港每十名70歲或以上的長者便有一名患有認知障礙症;85歲以上的長者患病比例更增至每三名便有一名患者。當人口老化持續,預料患者人數在2039年將上升至約30萬名,情況不容忽視。老人科專科醫生戴樂群醫生表示,患者的腦細胞出現病變而急劇退化及死亡,導致腦功能衰退而逐漸喪失各種認知能力,影響其日常生活、行為和情緒等。

隨着本港人口老化持續,預料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數量會增加。(Getty Images)

留意吞嚥困難症狀 可致吸入性肺炎

戴醫生續指,隨着病情進展,患者的身體機能也會逐步受影響,例如有機會在進食固體食物時難以吞嚥,或長時間將食物含在口腔內,連飲水亦可能經常嗆倒,就代表出現吞嚥困難。「照顧者可留意患者有否出現口腔不潔、進食時不專心、食慾及體重下降、進食時間增加、食物殘留口腔、不停咀嚼、忘記進食步驟、進食後說話含糊不清、流口水、吞嚥時出現咳嗽和氣喘等徵狀。」

戴醫生提醒,如有發現,應盡早求醫,因為一旦出現吞嚥困難,就代表患者在吃喝時,食物由口部進入胃部的過程出現問題,令食物有機會誤入氣管而令患者噎到,從而誘發吸入性肺炎。部份患者或會出現咳嗽的反射性動作,但亦有患者可能完全沒有症狀,所以情況可以非常危險。

吞嚥困難除了影響患者進食,戴醫生亦指出,吞嚥能力下降亦會令患者在服藥時出現困難,患者本身記憶力衰退容易令他們忘記依時服藥,若再伴隨吞嚥功能下降,令他們以清水吞服藥物時容易倒嗆或嘔吐,便會令患者抗拒服藥。當服藥依從性下降,就會直接影響病情的控制,衍生更多問題。與此同時,照顧者亦需要花大量時間勸食或餵食、與患者容易產生衝突。

認知障礙症患者如吞藥出現困難,照顧者可與醫生商討考慮使用新型水溶性藥物作替代。(Getty Images)

新型水溶性藥物助改善吞藥困難問題

目前治療認知障礙症的腦部退化病徵有不少藥物可用,另亦有不少精神科藥物有助改善患者的行為及情緒問題,因此依時用藥非常重要。

不過如果吞藥出現困難,照顧者就要考慮學習其他餵藥技巧協助患者,如前傾吞藥,但若仍有困難,也可與醫生商討考慮能否使用新型水溶性藥物作替代,既可將藥物溶於水,亦可直接放於患者舌頭上,改善吞藥困難的問題。

老人科專科醫生戴樂群醫生、認知障礙症患者譚婆婆及照顧者Lily。

現年94歲的譚婆婆兩年前確診輕微認知障礙症,今年初起經常沒有食慾、進食或餵食時會吐出食物,即使將譚婆婆想吃的東西放到咀邊餵食,亦會拒絕進食,其中最大問題是拒絕喝水,之後被診斷為嚴重營養不良,需住院檢查。

負責照顧譚的女兒Lily稱,為解決母親不吃東西的問題,醫生建議婆婆要插胃喉進食及飲水,及為母親安排規律的日間活動,如每天和她傾談、唱詩歌、砌圖、寫字等,從中訓練說話能力、增加自信心和滿足感,減低認知能力的衰退。現時婆婆的睡眠質素大幅改善,活動也有助增進食慾,間中會吃些喜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