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HPV病毒感染不分男女 婦科醫生詳解預防及治療方案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最近風靡不少女士的新生代藝人姜濤擔任新一代HPV疫苗代言人,再次令不少年輕人關注香港婦女癌症十大殺手之一的子宮頸癌。引起子宮頸癌的最大元兇是人類乳頭瘤狀病毒(俗稱HPV),本文請來香港註冊婦產科專科醫生李栩翎醫生,講解子宮頸癌的主要成因和預防,以及治療方法。

由姜濤代言預防HPV疫苗,再次引起大眾對子宮頸癌的關注。(圖片:Merck Sharp & Dohme)

子宮頸癌無明顯病徵 定期檢查最有效

經典電視廣告台詞「我老公係我初戀情人,冇理由有我份!」,代表著即使只有一個固定性伴侶都會有機會患病。李醫生解釋:「即使女士一生只有一個性伴侶,也有機會接觸到HPV,而越早開始有性行為,就越會有較高的感染風險;如果從來未有發生性行為,患病機會則極低。而自己或伴侶是有豐富性經驗,或者曾感染性病,如衣原體及孢疹,都會有較大機會感染到可引致子宮頸癌的HPV。另外吸煙、需長期服用抑制抵抗力藥物及長期病患,由於免疫力較低,都屬於患病高危人士。」

帕氏抺片檢查簡單快捷。(圖片:TheStar)

HPV有超過100種類型,不同類型可以感染人體的皮膚或黏膜,引起皮膚疣、生殖器官濕疣(即性病疣,俗稱椰菜花)或子宮頸癌等。即使發現有HPV感染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大部份女士感染HPV後也會自然痊癒。只有小部份女士因持續受感染而引起子宮頸病變,甚至癌症。

由HPV病毒感染演變成子宮頸癌的過程,李醫生指通常都需要約15年的時間,而且期間可能沒有任何明顯的病徵,所以最重要的都是依靠定期檢查去發現。「帕氏抺片檢查簡單快捷。定期檢查可以及早發現病變,從而大大減低了子宮頸癌的機會。做帕氏抺片檢查時可同時檢驗HPV,以增加準確度;單獨檢驗HPV也是一種可行的做法。雖然大部份的病變都是沒有徵狀,但如果女士發現自己的陰道分泌物有異常,或者出血,包括同房後出血,都建議去諮詢醫生。」

子宮頸細胞病變過程,最左為正常的子宮頸,最右為癌細胞已擴散的子宮頸。(圖片:singing river health system)

治療一定要切除整個子宮? 醫生指視乎期數而定

如果不幸確診子宮頸癌,治療方向要視乎期數而定。子宮頸癌分為四期,李醫生詳細解釋:「最初期可能只是透過做定期檢查時發現,肉眼未必能見到腫瘤,治療可能以手術切除病變的位置就可以。但大多數已經有腫瘤的患者都是需要切除整個子宮丶周邊的淋巴核及軟組織;若果癌細胞是入侵到子宮頸周邊組織,如陰道,治療或要考慮電療及化療同步進行,總括而言同步電療化療和手術的成效在現水平來說都是理想的。部分較早期的患者仍然可以考慮保留子宮去完成生育計劃,但最終都要與主治醫生去商討治療方向。如果發現癌細胞有擴散的跡象,甚至擴散到較遠的器官的話,屬於後期的癌症,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放射治療,以化療作為輔助,或配合標靶藥物治療。」李醫生坦言治療的存活率是要基於癌症的期數。如果是早期的子宮頸癌, 存活率可高達90%;而後期的存活率則大大降至10至20%。

所有的手術和治療都會伴隨著風險,例如切除過程中或會影響周邊器官,如大腸,膀胱,輸尿管以及神經線等,亦可能因為切除淋巴核而引起下肢淋巴水腫,或是淋巴液積聚於盤腔位置。現時不少手術都會透過機械手臂去處理精細的手術位置,對於應用微創手術在治療子宮頸癌的手術上,李醫生指出醫學界一度以為用微創方式對患者會較好, 但近年不少研究指出,大部分情況原來接受傳統剖腹手術的患者,有較低的復發率和死亡率。

預防HPV感染 男女都有責任

男士或會認為自身沒有子宮,所以不會感染HPV或患上癌症。「最常發現於男性身上的HPV是可引起生殖器官濕疣,嚴重更可引致陰莖癌、肛門癌等。而且HPV可透過性交在男女間互相感染,所以作為一個愛自己又有責任心的男士,其實都需要接種HPV疫苗,將感染機率從自身開始減少。」李醫生表示。HPV疫苗適合9歲或以上人士,如未有性經驗者接種的話保護效果為最佳,而且越早接種,所產生的抗體水平越高。而對於已有性經驗的人士,疫苗效果則因人而異。

李栩翎醫生,香港註冊婦產科專科醫生(照片由醫生授權刊登)

Source:HK01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