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低燒或患癌腦炎比高燒更可怕?退燒5招溫水抹身都係錯!

撰文:梁啟敏
出版:更新:

發燒,分低燒和高燒,雖然低燒看似沒有高燒般嚴重,但成因可以很不一樣。有醫生指出,低燒成因或與鼻竇炎、腸胃炎、尿道炎、 急性肝炎,甚至癌症及肺結核有關。究竟高燒低燒如何分辨及應如何處理?

家庭醫生林永和指,發燒溫度愈高、愈突然、愈急速就愈要留心,應及早求醫;而年幼、年長者、患有慢性疾病人士、 免疫力較低人士、孕婦為高危群組,須特別留心。(資料圖片)

發燒成因

高燒、低燒的成因是否相同?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發燒通常是身體出現了異常情況而作出的生理反應,常見於細菌或病毒感染,也可以是接種疫苗後或服用藥物如抗生素、抗結核藥、化療藥等的副作用。此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中暑、某類癌症、內分泌疾病等也可引致發燒。

引致發燒的成因很多,常見成因跟不同年齡而有差別。但怎樣才算是高燒或低燒?

▼高燒低燒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方式探熱較準確? (按圖👇👇👇)

林永和醫生指,發燒溫度愈高、愈突然、愈急速就愈要留心;而年幼、年長者、患有慢性疾病人士、免疫力較低人士、孕婦更屬高危群組,都應及早求醫。

發燒其實只是一個病徵,要全面評估,留意同時出現的其他病徵,例如顫抖、抽搐、發冷、嚴重頭痛、肌肉疼痛、嘔吐、畏光、呼吸困難、胸痛、排尿時疼痛、腹痛、不尋常皮疹、拒絕進食、缺水、異常暴躁、精神錯亂、語無倫次、出現幻覺等。另外,亦要了解病人的過去病歷、健康狀況、工作性質、旅遊、接觸及感染的風險(例如冠狀病毒)以及家人的身體狀況等,並作出合適的臨床檢查及化驗,從而作出診斷。

林永和指,發燒時應留意其他病徵,如腸胃炎會肚痾肚痛,尿道炎會小便不適,中耳炎會有耳痛,鼻竇炎會有綠色鼻涕,肺炎會咳或有綠色痰。不論有沒有其他病徵,也應看醫生了解發燒成因。(資料圖片)

低燒或比高燒更危險?

不少人以為,發燒時體溫愈高愈嚴重,不過,林醫生認為不能一概而論,長者由於身體較弱,即使在嚴重感染時也可能體溫正常或只有低燒,一些嚴重的疾病如內分泌失調、癌症等最初亦可能只出現低燒,後來才會出現其他症狀。

一般而言,如果低燒的情況出現超過兩天,即使沒有其他明顯不適,也不宜自己服用退燒藥或「自己醫自己」 ,應及早求診以作評估, 以免病情惡化。

▼高燒及低燒成因: (按圖👇👇👇)

高燒及低燒都可能是嚴重疾病引起,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3

▼發燒如何處理? (按圖👇👇👇)

+4

高低燒的處理情況相似,患者應:

1.多喝水,因為發燒會導致體液流失和脫水,因此多喝水是非常重要的。可留意小便的顔色以作評估,一般而言,小便呈透明或淺黃身體的水分便算充足。

2.盡量休息,休息能助你恢復健康,因為進行任何活動都可以進一步提高你的體溫,所以充分休息是很重要的。

3.保持涼快,穿著輕便的衣服,保持室內涼爽,令身體不會過熱,床鋪可使用簡單的床單或輕薄毛毯以保持涼爽。焗一身汗對退燒沒有幫助,反而會引致不適。

4.抹身,可用海綿以微温水輕輕擦拭身體以紓緩與發燒有關的不適,但這無助於退燒。

5.服用退燒藥,如含撲熱息痛(Paracetamol)成分的退燒藥。如有疑問,請諮詢醫生意見,如症狀持續或惡化,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高燒大多由感染造成,應盡快看醫生;低燒可觀察有沒有其他不適,如持續2日以上需要求醫,尤其是兒童及長者。

林醫生提醒,在新冠疫情下 ,即使是低燒或沒有明顯的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也建議市民及早求醫,按醫生指示進行核酸病毒檢測。(資料圖片)

發燒會否燒壞腦?

林永和醫生指,不少人以為發燒會燒壞腦,這說法要視乎發燒的原因。如果發燒的原因是腦炎或腦膜炎等嚴重的感染,延醫便會導致病原體或免疫反應破壞腦神經系統,足以致命或引致殘障,所謂的「燒壞腦」。

因此,遇上高燒或身體感覺異常不適,便要即時求醫,而低燒患者也不可掉以輕心,一旦低燒超過兩天應求醫,及早作評估及視乎情況作驗血、驗尿及照肺等方式了解發燒成因,對症下藥。

林醫生提醒,在新冠疫情下 ,即使是低燒或沒有明顯的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也建議市民及早求醫,按醫生指示進行核酸病毒檢測。

相關文章:【發燒】衛生防護中心教手腕度體溫惹質疑 度體溫要準5大須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