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幽門螺旋菌屬第一類致癌物?8大感染症狀胃痛可大可小

撰文:鄒明慧
出版:更新:

幽門螺旋菌,你可能對它有點陌生,但據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有44億人感染幽門螺旋菌,包括香港在內,亞洲地區有過半人口感染。腸胃及肝臟科醫生張世華更指,細菌可潛伏在你體內一生。假若你經常無故胃痛、消化不良或大便呈黑色等,你可能已染上了幽門螺旋菌,如不及早醫治,更會導致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究竟我們可以怎樣預防?

全球有44億人感染幽門螺旋菌,包括香港在內,亞洲地區有超過一半人口感染。(資料圖片)

幽門螺旋菌是什麼?

幽門螺旋菌是一種能在胃部及十二指腸內生存的細菌。這種細菌生存在胃酸相對較低的胃黏液或寄生在黏液細胞,繼而將胃中的尿素分解成氨,以降低胃酸的酸度並引起胃炎。值得注意的是,免疫細胞難以將幽門螺旋桿菌清除。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亦將這重細菌定為第一類致癌物,可引致胃癌。跟二手煙、山埃同屬第一類。腸胃及肝臟科醫生張世華指,細菌可潛伏在人體內一生。不同人對幽門螺旋菌的反應也有所不同,部分感染者更不會影響健康,到去世時也不知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菌的感染途徑

幽門螺旋菌經糞口傳染,即是經接觸帶菌者的嘔吐物或糞便而感染。 例如帶菌者嘔吐時,嘔出的胃液帶幽門螺旋桿菌,協助清理者接觸到嘔吐物,再不慎於摸嘴巴、進食時將細菌從口腔帶入體內。

張醫生指暫時無實證證明,與帶菌者共用筷子、共飲或接吻會傳染幽門螺旋桿菌。

腸胃及肝臟科張世華醫生 (受訪者授權提供)

吃魚生、生肉會增感染風險?

不會。無證據顯示進食生肉會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因生肉本身不帶幽門螺旋桿菌。當然,進食處理不佳的魚生可引致其他腸道感染,但針對幽門螺旋桿菌而言,進食魚生不會增加風險。

吃魚生不會增幽門螺旋菌的感染風險。(Instagram @apple_ho)

哪類人士高危?

1.兒童

絕大多數感染者在兒時已感染幽門螺旋菌,原因可能是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帶菌者傳染所致。例如媽媽是幽門螺旋桿菌帶菌者,她處理過自己的嘔吐物後再照顧子女,因而子女會受感染。病菌通常一直潛伏體內,直至成年時才病發。

相對之下成人較少感染,張醫生指不排除與成人免疫系統增強有關。

2.衛生習慣不良者

尤其是不常洗手及如廁習慣不衛生者。如上所述,幽門螺旋桿菌經糞口傳播,故不常洗手的人士更容易在接觸到幽門螺旋桿菌後,因進食或接觸口腔時把病菌帶進身體。至於如廁時不衛生者,例如未經消毒便坐在公廁廁板上如廁,則較容易接觸到帶菌者的排洩物而受感染。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症狀(按圖看清 !)

+4

感染後輕微者會引致胃炎,會出現消化不良、飽滯感、胸口灼熱感、胃痛等症狀。嚴重者會導致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兩者症狀一樣,包括嘔吐帶血及大便呈黑色。最嚴重可導致胃癌,除了會出現上述疾病的症狀外,還會出現貧血及嚴重的體重減輕的症狀。

感染後的併發症

感染後的併發症因人而異。部分人不會出現任何併發症。情況輕微者,胃穿孔,嚴重者可導致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或兩種情況皆有出現。最嚴重的併發症是胃癌。

預防感染幽門螺旋菌的方法:

+2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方面,張醫生指通常用三合一療法,即使用胃藥 (質子幫浦抑制劑)以降低胃酸濃度,並配合兩種抗生素治療。使用抗生素治療的副作用是反胃、肚瀉、肚痛和食欲不振。

一般藥物療程需時兩星期,部分病人要使用第二至第三次療程,多數情況下可根治。第一線療程失敗的病人可改用四合一療程。與三合一療法最常不同之處是加入了鉍劑(Bismuth)。

相關文章:【便秘】5種糞便顏色知道健康狀況  黑色大便或腸胃出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