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幾多度是發燒?耳探口探有何不同?處理發燒5大重點

撰文:鄭秀賢
出版:更新:

發燒是新冠肺炎常見症狀,故近期就算疑似發燒,都足以令人方寸大亂!其實發燒是常見臨床症狀,除了新冠肺炎,流感、病毒性腸胃炎、漢坦病毒甚至癌症等都會導致發燒。非常時期,一旦懷疑有發燒症狀,第一時間應該如何處理?又有什麼情況要特別留意?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發燒是新冠肺炎的病徵之一,出現發燒不可輕視!

處理發燒的五大重點(按圖):

+14

重點一:確認真的發燒

發燒即身體溫度比正常高,人體腦部下視丘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該處會設定一個體溫定位點,正常情況會在37℃左右,但當人體因為感染等各種疾病出現發炎反應時,體溫定位點就會升高,而人體隨即亦會出現各種生理反應導致體溫上升。

不過,由於從身體不同位置探測到的體溫會有所出入,使用不同的探熱方法時,對發燒的標準會有一定分別。根據衞生署,按各種探熱方式定下的發燒體溫指標如下(按圖):

+1

口探:高於37.5℃,或高於99.5℉

耳探:高於38℃,或高於100.4℉

肛探:高於38℃,或高於100.4℉

額探:高於36℃,或高於96.8℉

腋探:高於 37.3℃,或高於99.1℉

口探、耳探、肛探較準確

從準確度來說,口探、耳探、肛探量度的是深層組織的溫度,出現的誤差會較少;而腋探及額探量度是皮膚組織的表面溫度,易受其他因素影響,如剛做運動、進食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和飲料等,準確度較低,建議在無法進行口探、耳探、肛探時才使用。

相關文章:【發燒】37度等於發燒?體溫低增患癌風險?量度體溫6大須知

重點二:發燒之外的症狀

家庭醫生莫昆洋指,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受刺激時作出的自然生理反應,成因非常廣泛,可能是身體受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導致的炎症反應,也可能是患上影響免疫系統的疾病,或是由藥物而引發的副作用。因此,單從發燒難以推斷病因,往往需靠觀察其他症狀幫助。

相關文章:【武漢肺炎】退燒了仍可傳播病毒? 關於發燒你要知道的6件事

一般來說,如果懷疑發燒是因身體受感染,可先觀察有沒有特定區域性發炎,例如牙肉、耳朵或皮膚等有沒有發炎、紅腫;如沒有,就需觀察會否有內臟隱性發炎(如肝、肺)的症狀。

以下是感染類疾病的症狀(按圖):

+11

1. 流感:常有喉嚨痛、流鼻水

根據衛生署資料,流感病徵可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痛、疲倦和頭痛,其中咳嗽會較嚴重和持續時間較長,但其他病徵一般會在五至七天內自行減退。

2. 新冠肺炎:有下呼吸道症狀

新冠肺炎常見症狀包括發燒、乾咳、有痰、呼吸急促,與流感類似,但醫學期刊《刺針》刊登的一篇研究就指,兩者不同的地方之一,是肺炎可能會有胸悶、咳嗽時胸骨後方疼痛、走路及講話會喘、身體燥熱、易覺冷等下呼吸道症狀。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症狀變輕微更隱蔽 病徵似流感有2點最大分別

有部分患者出現失去味覺及嗅覺的情況。有專家指出,呼吸道病毒可損害人體感知氣味的能力,故感染病毒的人失去嗅覺屬常見。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無症狀隱形病人幾多?8個輕微病徵眼紅失味覺或中招

新冠肺炎的其他常見症狀(按圖):

+11

3. 病毒性腸胃炎:伴隨腹痛腹瀉

根據衛生署資料,除了輕微發燒,患者通常會出現腸胃症狀如腹痛、腹瀉、噁心、嘔吐,而且常見會在12至48小時發病,但症狀多在1至3天內有所改善。

相關文章:【腸胃炎】轉季小心易腹瀉! 學懂分辨病毒性及細菌性腸胃炎

4. 漢坦病毒:病情7天後惡化

早期症狀跟感冒類似,包括發燒、肌肉痠痛、關節痛,但病情會在7天後變更嚴重,可引發腎衰竭或肺水腫,導致在發燒的後期出現尿量變少、呼吸愈來愈喘的症狀。

相關文章:【漢坦病毒】症狀與流感相似從發燒開始 氣喘尿變少是警號!

了解更多關於漢坦病毒(按圖):

+25

5. 腦膜炎:伴隨頸硬頭痛

會突然發高燒,頸部變得僵硬,感覺頭痛,且伴隨噁心嘔吐、食慾差、對光敏感、意識模糊或混亂,甚至嗜睡至幾乎難以被叫醒。

相關文章:【腦膜炎】初期病徵似流感突發高燒 5大病徵慎防「燒壞腦」

重點三:不應單靠退燒藥解決

發燒帶來身體不適,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方法退燒,坊間有不少地方都有售退燒藥,但家庭醫生莫昆洋指,服退燒藥主要是處理病徵,令患者舒服點,與疾病本身是完全無關係,強調仍需看醫生找出發燒成因,兩者沒有衝突。

醫生:劑量有限制

不過,莫醫生提醒服退燒藥須注意劑量,「退燒藥最常見的盤尼西林(Penicillin),成年人一日最高只可服4克,以500mg一粒藥算就是8粒,不能超標」。

重點四:注意發燒不能做的事

針對發燒,民間有不少處理方法,但大多沒可靠科學實證,未必能改善病情,更可能令不適加劇!以下兩件發燒時不該做的事:

1. 焗一身汗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吳健聰指,出汗的目的在於,在人體覺得溫度過高時張開毛孔排汗,利用汗水蒸發的原理,帶走水分和熱力,以達到降溫效果,但當身體發燒和缺水時,是需要額外的水分補充以對抗病毒,過多的流汗反而會令病情加劇,更難痊癒。

相關文章:【冬季流感】患流感要焗身汗及戒口? 認清5個治理流感有效方法

2. 體力活動

家庭醫生莫昆洋表示,體力活動一來會令身體流失水分,二來是原本身體已因生病而受到壓力,再進行勞動會令身體肌肉耗損,耗費更多能量。

重點五:補充水分最重要

發燒時不能亂做的事情不少,又有什麼是應做的事情?答案就是補充水分!以下是發燒可多多補充水分的兩個原因:

1. 幫助退燒

莫醫生指出,不停補充水份其實就是最佳的退燒方法,建議發燒時最好每隔半小時飲水,以保持喉嚨濕潤、小便清透。

2. 提升抵抗力

除此之外,水可以幫助運送養分、氧氣到各個組織,並將廢物經由肝臟、腎臟排出體外,提升身體抵抗力,自然更能對抗體內病菌。

相關文章:【飲水好處】增抵抗力緩解關節痛6大好處 飲水不足可致腦缺氧

不過,人體吸收水分是有上限的,平均20分鐘大約能吸收200毫升的水分,快速、大量的飲水其實是沒用,建議可以將水放在手邊容易取得的位置,想到的時候就喝個幾口。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抗病毒漂白水不如肥皂?3大缺點外套手機點消毒最好

肥皂漂白水點揀?(01製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