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長者爬一層樓梯就氣喘?慢性心臟衰竭7症狀1運動抗肺炎
常常看到有一些老人家爬一層樓梯就氣喘吁吁,或是多喝水下肢就出現水腫現象,或者一吃高鹽食物,半夜就會喘到睡不著,要坐起來喘氣,小心這些有可能都是慢性心臟衰竭。
以下是台灣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柏勳的分享。
慢性心臟衰竭有哪些症狀?(按圖👇👇👇)
心臟衰竭5年存活率不到一半 比癌症預後更差
心臟衰竭又稱為「鬱血性心臟衰竭」,是一種臨床徵狀的表現,心臟由於某種致病機轉或併發症,導致本身充血功能(舒張性功能)失調或收縮功能失能,心臟無法提供足夠身體代謝所需的血液。罹患心臟衰竭的病患容易出現如夜喘、肢體水腫、運動能力下降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一般若被診斷為心臟衰竭,嚴重的病患五年存活率甚至不到一半,比癌症病患預後更差。
心臟衰竭無法痊癒但可控制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比例急速增加,可預期的是心臟衰竭病例數也將大幅增加。但重要的是,心臟衰竭就像慢性病,雖然無法痊癒,但是可以控制,如果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通常可有效改善心臟衰竭症狀,而近二十年來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也有長足的進步。
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
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包括:缺氧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變、心肌發炎、心瓣膜病變、先天性心臟病、心律不整、長期嚴重貧血、甲狀腺機能過度亢進、腳氣病、嚴重肺部疾病、糖尿病與老化等。瞭解原因是治療心臟衰竭很重要的步驟,故醫師在治療心臟衰竭時,不只緩解症狀,也會試著找出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為何。
心臟衰竭7大常見前兆(按圖👇👇👇)
相關文章:心臟病|呼吸困難下肢水腫全因心臟無力?細數心臟衰竭7大前兆
慢性心臟衰竭有哪些症狀?
- 輕微運動時會感到呼吸急促,甚至躺臥都會感到呼吸困難。
- 身體感到異常疲累或虛弱。
- 下肢腫脹、身體水腫、體重逐漸增加。
- 出現頑固性咳嗽或氣喘,甚至帶有痰或血絲。
- 腹部腫脹出現腹水。
- 胃口不佳與倦怠感。
- 注意力不易集中或反應遲緩。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時,需盡快到心臟科門診接受檢查,確定是否有心臟衰竭等疾病。
心電圖、胸部X光、心臟超聲波均可檢查心臟衰竭
一般我們可以利用心電圖、胸部X光檢查,確知病患心律與心臟大小,若胸部X光檢查發現有心臟擴大或肋膜積水現象,大多已有心臟衰竭。另外,心臟超聲波也是常用的檢查項目,用以量化、確認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並藉此檢查瞭解可能的心臟衰竭原因。若要進一步瞭解是否是有冠狀動脈血管疾病,就須再安排心導管檢查。
心臟衰竭的藥物治療
由於心臟衰竭牽涉到許多不同的生理機制,因此治療的策略會根據患者的狀況採取不同介入方式,常見的藥物包括:利尿劑、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第二型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RB)、乙型阻斷劑(βblocker)、毛地黃(digitalis),以及硝化甘油類等藥物。
相關文章:【心臟病】氣喘肚脹難集中可能心臟衰竭?左右症狀不同程度分4級👇👇👇
1. 利尿劑:
是治療心臟衰竭相當重要的藥物,作用是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降低心臟負擔。許多急性心臟衰竭病患經過利尿劑治療後,症狀大多會大幅緩解。但過度使用利尿劑,容易造成身體內的電解質不平衡,也會加速腎功能衰竭,所以應定期追蹤血液離子濃度與適當調整劑量。
2. 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及第二型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
長期使用可以降低病患的死亡率,減緩心臟衰竭進展的速度,除非有禁忌症(如服用後腎功能快速下降)或患者本身血壓過低,否則應盡量配合醫師指示服用此藥物。
3. 乙型阻斷劑:
臨床研究已證實可以減少心律不整發生的機率,降低病患的死亡率。
4. 毛地黃:
一種強心劑,長期使用可以增加心臟收縮的強度,特別是當病患合併有心房纖維顫動時,可使心臟跳動減慢,改善呼吸困難。但是此藥物需特別留意用量及當下自身的狀況,建議吃藥之前需先量測心跳次數,若每分鐘少於60次,則應告知醫師,以免毛地黃藥物中毒。
相關文章:心臟衰竭|容易累、動一下就氣喘不舒服 注意3種心臟衰竭警號👇👇👇
心臟衰竭吃即食麵小心水分鬱積
心臟衰竭病患需多休息,減輕生理和情緒上的壓力,保持心情愉快,不可太勞累,以減輕心臟的負荷。同時要限制水分及鈉的攝取,食物中的鹽分不可過多,一天勿超過3至5公克(約一小湯匙),病人可利用鹽的代替品加入食物內,以取代餐桌上的調味鹽,使低鈉食物較為可口,但同時要注意,許多鹽的代替品含有鉀,因此使用時必須考慮腎臟的情況。
此外,水分一天不可超過1000至1500毫升,以免加重心臟負荷。許多病患會反覆入院,常常是因為飲水量沒有適當控制,吃高鈉食物(如即食麵),或使用止痛藥,都會造成過多水分鬱積或急性肺水腫。
輕度心臟無力可上班 1運動減少肺炎發生
輕度的心臟無力病人,仍可以照常上班,但是要減少身體的活動,尤其勞力性質的工作應盡量避免。而心臟嚴重無力的病人,應躺在床上休息,減少心臟的負擔,如果有呼吸困難的情形,也可採取氧氣的治療,以改善病患生活品質。除此之外,可將床頭調高減輕症狀。在床上應時常翻身,增加四肢的活動,而且要多做深呼吸運動,使肺部擴張,減少肺炎發生。
當病情改善時,在醫師的允許下,可以下床活動。平時需觀察有無下肢水腫,天天量測體重。若體重快速增加或需要端坐呼吸,應儘速告知醫師。出院後也務必按時服藥及規律回診。
心絞痛與心肌梗塞有何差異?(按圖👇👇👇)
相關文章:心臟健康|心絞痛、心肌梗塞有何分別?一文看清症狀、治療方法
預防心臟衰竭更重要 及早藥物治療才能有效處理
心臟衰竭是一個嚴重疾病,預後並不比罹患癌症好,因此如何預防是重要課題。另外,如果臨床上出現下肢水腫、不明原因氣喘或運動能力明顯下降,都可以到心臟科門診接受檢查與治療。目前已經有許多藥物可以有效治療,因此千萬不要害怕就醫,及早面對問題,才能有效處理。
延伸閲讀:
心臟衰竭奪命「小貓王」徐慶復!心臟衰竭可以活多久?醫:比癌症更致命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