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退化有救!機械臂換關節讓病人從輪椅站起來 附預防退化方法
不少人50歲過後,都開始感受「年紀大、關節痛」,當中的成因包括關節退化、骨關節炎、肌肉韌帶退化等等,其中發生於膝關節及髖關節最為常見,今年60歲的林女士在前年開始因髖關節炎開始產生痛楚,後來愈見嚴重,不論日夜或休息時都感到嚴重疼痛,「當時我嘗試過食藥、物理治療、針灸等都改善不到我的病情,後期更要坐輪椅,整個生活也好像被停擺,真的很辛苦。」幸運地,林女士今年在仁安醫院進行了相比傳統手術精準度更高,關節更耐用的機械臂換關節手術,她開心道:「手術令我重獲新生。」
髖關節痛至成「被照顧者」 手術後三個月再享天倫之樂
不少擁有關節痛症的病人都會覺得生活被折磨,林女士指這個形容絕不誇張,「當時走路,我會聽到身體發出『喀喀聲』,醫生指這個聲音是我骨與骨之間磨擦的聲音,你可以想像到那個痛楚有多大。」林女士回憶當時無法再蹲下或坐下,後來落床走路都做不到,「我有三隻狗狗要照顧,其中一個毛孩與我一樣有髖關節炎,平常我要扶牠去洗手間,也再做不到,而我去探望養老院的媽媽亦要先生幫我推輪椅去,後來我出屋企門口也困難。」回望當時的生活,林女士不禁落淚。
然而,一次在仁安醫院骨科及創傷中心看症下,令她的生活出現曙光,「我得悉機械臂換關節技術的好處後,令我有決心『長痛不如短痛』,決定為兩邊髖關節進行換關節。」在進行手術後的三個月的今天,林女士已經可以一個人回到仁安醫院覆診,「現在我雖然要繼續進行物理治療訓練肌肉,但長時間的行走或站立等都已不成問題,我可以去照顧孫兒,更答應了他們之後可以到公園玩耍。」林女士邊說邊笑,痛症的離開,她的生活亦重拾活力。
機械臂換關節手術大大提高病人術後滿意度
坊間換關節依然有傳統及電腦導航等手術可以選擇,而機械臂換關節手術對於不少病人來說依然是新的手術,究竟它有何好處?仁安醫院骨科專科醫生林健偉醫生就指:「機械臂手術會在病人骨上放標記,與術前電腦掃描做配對,於打磨及放髖臼杯時就可以更加精準,而且機械臂內置安全感應技術,將切割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內,可大大減少對周圍軟組織的損傷。」
此外,以林女士需要置換兩邊關節的個案為例,如果關節置放位置兩邊不平衡,就有機會造成長短腳。而針對相關情況,林醫生指出,由於機械臂可以進行實時監測、實時監控人工關節和周圍韌帶的位置及張力,必要時可重新配合病人回復本身的偏心距,以及避免出現長短腳的情況。林醫生補充,對比其他換關節手術,進行機械臂換關節手術可以令病人的住院及康復時間縮短,病人術後的滿意度都普遍提升。
仁安醫院骨科顧問醫生吳乙新醫生亦補充進行機械臂換關節手術的流程,「手術前,我們使用3D電腦斷層掃描(CT)對患者的關節結構進行全面建模和分析。360度的骨骼掃描影像幫助醫生精確評估關節狀況,確定人工關節的最佳尺寸和置入位置,制定精密的手術計劃,以降低誤差和重做手術的風險,而手術中,亦會利用機械臂輔助手術,進行實時監測、定位、切割髖關節。相對以往照X光片,醫生只能夠看到二維成像,對病人的磨損結構上的認知就會比較遜色。」吳醫生笑指就好像以前去旅行大家只能看紙本地圖,而現在就利用網上實景地圖一樣,現在醫生進行機械臂換關節手術就可以有「實時實景」,手術變得更精準又更安全。
預防髖關節退化的運動
仁安醫院物理治療師陳穎儀指出,我們可以進行一些針對臀部肌肉的訓練,以加強臀大肌和臀中肌,從而促進髖關節的伸展和骨盆的穩定性。以下兩款運動每天練習最少三次,每組運動可做五至十次。運動幅度應舒暢自然。如感覺不適或痛楚,應立即停止。
第一式:提臂運動
仰臥地上,雙膝屈曲至90度,收緊臀部並向上提高,維持5秒後放鬆。
第二式: 腿部外展
側躺,保持腰部伸直和穩定,將上方的腿伸直後慢慢抬起,維持5秒,然後放下。換腿再做。
日常預防髖關節退化的方法
林健偉醫生建議以下方法預防髖關節退化:
1. 避免長時間反覆性動作:減少對髖關節的負擔。
2.控制體重:減少關節磨損,維持髖關節的健康。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機械臂換關節手術,不妨瀏覽:https://bit.ly/4i8A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