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真實案例揭秘催眠治療迷思! 擺脫情緒困擾 重拾生活掌控權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不少人對催眠治療的刻板印象,都來自於影視作品中催眠師只要晃動懷錶,就能讓人失去意識,任人擺佈;然後一個響指就解除催眠。事實上,現實中的催眠治療與電影情節相去甚遠!催眠治療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療法,能夠幫助人們深入潛意識,解決抑鬱 、焦慮、恐懼、失眠、成癮等心理困擾,擺脫負面情緒,重拾生活掌控權。

催眠治療師引領你與潛意識對話 尋找問題根源

許多人誤以為催眠會讓人失去意識,任人擺佈,這其實是電影和小說的誇張描述。催眠治療其實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催眠治療師會透過專業的言語和技巧,引導受助者進入一種放鬆、專注的狀態,使潛意識更容易被觸及。進入催眠狀態時,潛意識仍然活躍,過程中可能會感到身體不能動、手腳麻痺,感覺像淺睡或冥想,但被催眠者仍然保有意識,能夠聽到、看到、感受到周遭環境,也能夠隨時叫停治療。至今,醫學記載的病例中,從未出現過被催眠後醒不來的案例,並不會構成危險。在這種放鬆、安全的狀態下,治療師便可以透過暗示及各種催眠技巧,幫助受助者改變負面思維和行為習慣,從而治療心理疾病或因心理因素引起的病症。催眠師的角色,就像是一位引導者,幫助受助者探索潛意識,找出問題根源,並引導受助者建立新的、積極的思考和行為模式。

催眠治療多元應用 治療師靈活運用多種技巧

催眠治療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涵蓋情緒困擾、成癮、創傷治療等方面。例如,對於飽受焦慮症、抑鬱症、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情緒困擾的受助者,催眠治療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負面情緒的根源,學習新的應對機制。而對於深陷戒煙、戒酒、戒賭、網絡成癮等泥潭的人們,催眠治療則可以幫助他們找到成癮背後的心理需求,並找到更健康的替代行為。

康丞催眠治療中心 團隊經驗豐富為求助者重塑美好人生

在香港,有不少致力於提供專業催眠治療服務的機構,其中包括康丞催眠治療中心。該中心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催眠治療師團隊,其中包括美國國家催眠師公會發證導師、英國特許高級催眠教練、美國催眠治療學會、加拿大催眠治療專業協會認可的催眠治療師何立仁先生 (Victor Ho),以及持有美國、加拿大和中國多項專業資格的姚琳女士 (Lydia Yiu)。何立仁先生更榮獲《香港01》頒發的「健康Easy卓越大獎2024卓越催眠治療師大獎」。他們擅長情緒管理、戒癮治療、提升健康及睡眠等多個領域,旨在引導人們開啟潛意識的力量,重塑美好人生。

康丞催眠治療中心催眠治療師何立仁先生 (Victor Ho)榮獲《香港01》頒發的「健康Easy卓越大獎2024卓越催眠治療師大獎」。

真實案例 揭秘催眠治療

催眠治療師Victor表示:「要進入催眠狀態,受助者要身心相當放鬆,這需要治療師和受助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催眠治療師使用的方法很多,但會根據不同的受助者情況度身定做合適的催眠方案。」

以下三個案例,均來自康丞催眠治療中心的成功個案,具體展示了催眠治療如何運用不同技巧,幫助人們克服心理障礙,重拾健康生活。

案例一:青少年擺脫自殘 重獲自信人生

近來青少年情緒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關注,Victor表示近來青少年的求助個案的確有上升的趨勢,其中一位是關於一位13歲少年自殘行為的個案。第一次見到這位少年時,他的雙手和腿部均佈滿傷痕,指甲也破損不堪。每當他感到焦慮和緊張時,就會無意識地搔抓自己,其實這些傷痕是他內心痛苦的外在表現。

Victor表示青少年自殘的原因之一,往往是因為他們無法有效表達自己的情緒,且覺得即使表達也無人能夠理解或幫助他們。這種情況常見於孩子們在面對困擾時,父母往往忽視他們的感受,或者只是讓他們專注於學業,未能給予足夠的情感支持。相對地,當孩子生病時,父母則會表現出過度關心。這種對情感需求的忽略,讓孩子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自殘行為的另一個原因是,當孩子面對極大的心理壓力時,他們可能會使用自殘來轉移注意力從而暫時減輕心理上的痛苦。這是一種錯誤的解決方式,但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唯一能夠找到的方式。

常常聽到父母說,孩子突然變得不願意上學,情緒低落,甚至自殘,這些情況常常是在他們沒有明顯的徵兆之前發生的。事實上,這些自殘行為是孩子在尋求解脫,但這種方式是錯誤的。催眠治療的目的是幫助受助者找到內心的痛苦根源,這些根源往往是一些事件或信念。催眠治療師的工作是去除這些負面種子,並植入積極的信念,幫助受助者以新的態度繼續成長。在催眠狀態下,這位13歲的少年回到幼稚園時因為無法回答問題被老師責罵的埸景。幼童時這一經歷讓他產生了深深的自卑感,並形成了「自己不夠好」的信念。這種信念影響了他後來的生活,使他在面對困難時,選擇了自殘行為來減輕心理痛苦。

經過三次催眠治療後,他不再使用自殘來處理問題。他了解到,不懂得一些事是正常的,因為沒有人能夠知道所有的事。學校的目的就是學習知識,只要保持認真的學習態度,就能成為一位有用的人。此外,他也明白到身邊有許多愛他的人,包括父母、親人和朋友,他們一直在支持和陪伴他。

案例二:戰勝抑鬱焦慮 重回正軌

一位26歲的女性,在疫情後出現了嚴重的抑鬱焦慮症狀,伴隨着失眠,工作和生活大大受到了影響。她害怕面對人,在工作中總是感到緊張,害怕出錯,甚至在消費時會出現身體抽搐的現象。治療師通過「年齡回溯」的技巧,帶領她回到了五歲那年,重新經歷了目睹父母爭吵的場景,並發現她對金錢的恐懼正是源於那段童年經歷。在患者回到過去體驗後,治療師並沒有急於消除她的負面情緒,而是引導她理解,現今社會賺錢的機會比過去更多,錢本身並不可怕,它可以為生活帶來更好的體驗。透過這種正面的引導,她逐漸改變了對金錢的負面認知,焦慮症狀也逐漸消失,工作和生活都回到了正軌。

案例三:擺脫賭博漩渦

一位深陷賭博泥潭長達五年的30歲男性,背負著巨額賭債,令家人痛苦不堪。治療師在催眠過程中發現,他賭博的根源是渴望證明自身價值,而誤入歧途。為了幫助他戒除賭癮,治療師巧妙地運用了「想像法」和「對比法」。治療師引導他想像,當賭博的念頭再次出現時,眼前就會出現一堆令人作嘔的蟑螂,不斷地爬向自己。這種將賭博與負面感相連結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賭博的吸引力。同時,治療師還引導他想像戒賭成功後的場景:家人投來信任和讚賞的目光,自己也重新贏回了尊嚴和幸福。透過這種正面的對比,強化了他改變的決心。最終,他成功戒掉了賭癮,重新擁抱了美好的生活。

康丞催眠治療中心
查詢︰6708 2163
Facebook︰康丞催眠治療中心
IG︰betterthantalk
網址︰https://www.hshypnotherapyctr.com

(資料由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