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暴躁、不睡覺?留心失智者8大行為變化!7招照護貼士輕鬆掌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台灣自2018年起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14%。
文: Adam Wu 醫學審稿:台灣註冊醫師賴建翰/Hello醫師
人口老化的趨勢,到了2026年,將更為明顯,根據台灣國發會推估,2026年台灣內老人人口將佔總人口比率達20.8%,接近聯合國定義的超高齡(super-aged)社會/國家老人人口佔21%;至2036年更將達28%,進入極高齡(ultra-aged)社會/國家。
人口老化的現象,使得與老人相關的疾病也增加,失智症(Dementia)就是其中之一;患者在心情和行為上有劇烈轉變,會感到很難受,而負責照顧的人,不管是醫院的護理人員或患者的親友,也會特別地辛苦,必須細心、耐心地照料患者的生活起居。
失智者8大行為變化(按圖👇👇👇)
照顧失智者並不容易,但只要對失智症有相當的了解,再以適當的方式來幫助患者,照顧者和患者之間,就會有更好的關係。
失智者8大行為變化
1. 拒絕幫助
有些失智者不願接受別人的幫助,或是只讓特定的人幫助他們,這可能是因為他們不信任別人,或是認知出現混淆的狀況。這時候你可以釋出善意,告訴失智者,他們信任的人很快就會回來;在這之前,你可以幫忙解決問題。又或者失智者比較不受控制,想自己做些事時,你可以試著給他們其他指令,自己則同時做別件事,一起完成一些工作。
2. 愛藏東西
失智者會把一些東西藏起來,當作收藏,這其實無傷大雅,不用特別去糾正,除非他們的行為過頭了,或是有傷害性。平時你可以把一些不常用的衣櫃或櫃子鎖起來,以防失智者有新地方可以藏東西。
3. 重複發問或做某件事
失智者有時會一再詢問,或重複做某件事,如果這些事沒有危險性,又能失智者覺得比較舒服的話,就讓他們去做吧!若有不當行為出現時,再試著讓失智者做沒有傷害性及有意義的事。
4. 晚上不睡覺
失智者會睡不著覺,或是常在白天睡覺,晚上反而都醒著。你可以用天然或人造光來提醒患者,什麼時候是白天、什麼時候是晚上,讓他們在該睡覺的時候睡覺。擋住外頭的光線和吵雜聲,對失智者的睡眠也有幫助。另外,也可以在白天讓他們做些簡單的運動,以幫助夜晚入睡。
相關文章:失智症|熟悉地方迷路屬失智症警號 10大前期徵兆放任不管恐惡化👇👇👇
5. 脾氣暴躁
失智者可能會因為控制衝動的能力降低,會開始罵一些不好聽的話,這時候可以試著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像是轉移話題,或是讓他們看喜歡的電視節目,讓他們分心而停止罵髒話。
6. 到處遊晃
有不少失智者會四處走來走去,可能只是他們覺得無聊、想消除焦慮感,或是渴了、餓了,甚至是因為他們腦內意識出現錯亂,而到處徘徊。
請密切留意患者的一舉一動,不要讓他們獨處,你可以給他們繫上失智老人愛的手鍊、愛心布標或是追蹤裝置。另外,你也可推算一下失智者會四處徘徊的時間點,然後在那段時間替他們安排活動。
7. 大小便失禁
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失智者的膀胱和腸道的控制力下降,或是他們不記得要用廁所、不記得廁所在哪裡、怎麼使用馬桶等。解決的方式包括:讓失智者住在離廁所較近的房間,讓他們定時去上廁所,穿著容易穿脫的衣物或是包尿片。
8. 行為粗暴
有時失智者會有口頭和肢體上的粗暴行為,像是尖叫、捏人、扯頭髮、咬人等,這可能是他們表達想要什麼、想做什麼的方式。這時不要對他們大吼,先讓自己冷靜一下,試著理解他們的感受,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失智者若是因為做某件事不順利而情緒暴躁,就幫他們把要做的事,分成更多簡單的小工作。
相關文章:腦退化|身體怎告訴你有失智症風險?得病前2年或現便秘等10徵兆👇👇👇
失智者常見的4種情緒變化
1. 容易生氣
失智者處在陌生的環境時會害怕、有壓力感,當他們需要處理有難度的事情,卻做不到時,就會感到沮喪。若旁人想試著幫他們時,他們會生氣、害怕、挫折、尷尬,這些情緒都會讓患者感到氣憤。你可以試著把事情分成更多的小步驟,讓患者自己一步一步去做,不要急著幫忙,並讓他們能夠發表自己的想法。
2. 抑鬱
失智者因為有和社會脫離的感受,而會有抑鬱和孤獨的感覺,他們可能會出現抑鬱症狀,包括情緒變化、妄想、焦慮等,你可以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讓患者盡量更活潑、社交能力更強一些。
3. 焦慮和依賴
失智者處在新的環境、遇到不認識的人時,就會覺得不安。有些失智者焦慮時會失眠、坐立難安,或是依賴在他們熟悉的人或環境裡,這時你需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多麼在乎他們,給他們安全感。也可以試著讓他們分心做其他事,忘了去煩惱之前的事。
廣泛性焦慮症4種潛藏跡象(按圖 👇👇👇)
相關文章:焦慮症|經常性頭暈又肌肉痠痛?4種潛在跡象可能是廣泛性焦慮症
4. 情緒多變
失智者有時會因為行為能力變差,而感到沮喪,或是純粹感到害怕、困惑、疲倦,也可能因為覺得冷、餓或無聊,而產生情緒變化。要應付這樣的情況,必須要了解失智者喜歡和討厭什麼,什麼能讓他們緩和下來,什麼時候會情緒爆發,知道這些之後,你就會了解如何避免讓患者有不好的情緒,要是真的情緒爆發了,也會知道如何安撫他們。
照顧者心情要調適,別給自己太多壓力
照護者要面失智者許多情緒上與行為上的改變,且要花很多時間在失智者身上。你可能有時會生氣,愈來愈沒有自己的生活和時間,或因為患者情況沒有改善而覺得挫折,自覺做得不好,很氣餒,也可能不想繼續照顧,並對患者變得沒耐性,有時又會因為有這些想法,而對患者感到內疚。
其實不需要有罪惡感,有些負面想法是很正常的,畢竟為了照顧患者,照顧者的身心也非常疲憊。你要告訴自己,自己只有一個人,要忙很多事,不可能什麼事都做得完美,自己只要盡力了就好,你也要有一個觀念: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對於失智者來說,能有人陪在身邊照顧,就已經擁有對抗失智症的有效藥了。
相關文章:慢性壓力|常常焦慮易怒、更會暴飲暴食?營養師教3秘訣對抗壓力👇👇👇
7招輕鬆照護不慌張!
照顧失智症患者很不簡單,需要花很多時間,且要很有耐心,以下是一些照顧患者的建議:
1. 和患者溝通時,要用簡單的字和句子。講話要慢一點、清楚一點,別對患者大聲說話,若講一次聽不懂,就重新解釋一遍,若還是不懂,就等一段時間後,再講一次。
2. 專注在患者的感受上,和他們說話時用溫和及支持的口吻,可以牽他們的手、擁抱或稱讚他們。
3. 讓患者攝取足夠的營養,避免吃精製糖,多吃蔬菜。
4. 患者還是可以出遊玩樂,請多帶他們到外面走走吧!
5. 照顧者自己也要顧好健康,每天最好都運動一下。
6. 患者是會有情緒記憶的,即便他們會忘記是什麼事情造成他們有某種情緒。照顧者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患者的情緒,所以要注意自己說的話和做的事。
7. 設定好每日的例行事務、行程,這有助於減少患者腦中的錯亂和挫折感。
延伸閱讀:
【本文獲「Hello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失智症情緒失控怎麼辦?暴躁、不睡覺8行為!7招輕鬆照護不慌張】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