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失智|老媽不吃不睡 問甚麼都不知道?原來非大腦健康有問題

撰文:今周刊
出版:更新:

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2萬人,預估未來20年內,每天將有近48人失智,相當於每30分鐘就會增加1名失智症患者。不過,並非認知功能缺損或記憶力下降就是罹患失智症,精神科醫生提醒,「老年憂鬱」也可能造成類似失智的症狀,大家可從5大特徵辨別究竟長輩是「真憂鬱」,還是「假性失智」。

台灣安南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張俊鴻指出,每逢年節前後,門診常會出現一波「假性失智潮」,都是難得回鄉的遊子帶着父母來就醫。甚麼是假性失智?其實就是所謂的老年憂鬱,由於症狀與失智類似,常讓不少人產生誤會。

相關文章:腦退化|身體怎告訴你有失智症風險?得病前2年或現便秘等10徵兆

+10

張俊鴻分享,近日有位女病患由兒子陪同就醫,中年男士表示他的母親已70多歲,最近記憶力明顯衰退,讓全家人都很擔心。男士說:「我們小孩都在外地工作,一年沒幾次機會回來,看到媽媽變這樣,心裏真的很難過。不管需要甚麼檢查、自費多少,我們都願意試。」

於是,張俊鴻仔細詢問了他母親的症狀、開始的時間,和發生的情況。得知老太太這陣子對於參加活動失去了興趣、食慾減少,晚上睡眠也變得不好。張俊鴻進一步建議,先做詳細的檢查,包括大腦的電腦斷層掃描、抽血,還有由心理師進行的記憶測試,再下診斷。

然而,老太太明顯對檢查並不熱衷,甚至一度想放棄,但仍在醫護團隊與家屬的鼓勵下,還是堅持完成了所有檢查。所幸,結果顯示大腦並無明顯出血或血管問題,初步判斷是「假性失智」,服用藥物2週後再回診,老太太狀況已有改善,不但睡得比較好,情緒也穩定很多。

張俊鴻指出,有時候「老年憂鬱」也會造成類似失智的症狀,但這並非真正的失智症,藉由耐心、適當的支持和治療,便能有所改善。他藉此案例分享,許多人一聽到「失智」,腦海便立刻浮現阿茲海默症、或其他類型的失智症;事實上,「假性失智」也是常見卻總被忽視的症狀。

假性失智症的5大特徵

1. 不注重個人儀容與服裝

患者可能不再關心個人的儀容和服裝,衣著開始出現不整齊或顏色黯淡;

2. 誇大認知功能缺損

患者可能會過分強調自己的記憶力或認知能力下降,但這種表現可能與客觀測試結果不符;

3、. 認知測驗中直接放棄

「不知道」可能成為患者常見的回答,即使在能回答的情況下也選擇放棄;

4. 過度專注於身體不適

患者可能會過分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經常擔心生病並頻繁要求進行醫學檢查;

5. 功能喪失無明顯醫學原因

表現出的認知或功能喪失,在醫學檢查中往往找不到明確的原因。

相比之下,真正的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其典型表現是緩發漸進的,患者可能會穿着不適切,但多會努力掩飾自己的認知缺陷,且在進行認知功能測驗時,他們通常會配合,甚至努力嘗試,儘管測試結果可能不佳。另外,他們可能間斷地抱怨身體不適,但很快就會忘記,甚至出現失語、失用或認識不能的情況。

張俊鴻說,針對假性失智症有3個常見的治療重點,分別是:心理治療、血清素藥物、經顱磁刺激(TMS)。他總結,在治療假性失智症時,結合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創新的腦部刺激技術,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幫助患者擺脫老年憂鬱的同時,也讓家屬得以放心。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銀髮|為何人家活到80歲仍開心?不想失能失智 5件事中年起就做

+9

老人痴呆|五管齊下預防老年腦退化 除飲食、睡眠 這3點也重要

+15

延伸閱讀:

放下比堅持更需要勇氣!72歲趙樹海「接納老」讓心不受限:提早規劃退休生活,老年不憂鬱

黃色塵土將全家往隧道推…白楊步道五口獲救,還原驚恐那一天:最壞打算「至少我們一起,沒人被遺留」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