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16官校共享AI教育課程 學生自製翻譯App勁過Google
AI工具如ChatGPT在近月大行其道,多間官立學校早前成立「16間官立中學人工智能教育學習圈」,共享學習AI教育課程、內容及資源。該學習圈統籌及英皇書院STEAM統籌主任李浩然老師接受「香港01」訪問時提到,學習圈的AI教育課程以普及化為目標,而不同學校可以校本決定教授範圍。他又提到,課程在過去數年不斷根據學生反應調整內容;以英皇書院為例,有超過七成學生在完成課程後認為內容對他們有益。
課程以初中學生為對象 採模組式設計添教學彈性
「16官立中學聯合人工智能教育學習圈」於2021年成立,並在時任英皇書院校長鄧啟澤建議下,委任李浩然為召集人,而他在2018年開始,已經逐步將AI滲入英皇書院的電腦科課程。學習圈成立後,李浩然就會安排簡介會及工作坊,向其他學校的老師講解授課內容及相關行政注意事項,亦會親身到訪各間學校提供支援,協助理順教學。
學習圈共享課程的對象為初中學生,中一至中三級的學習主題分別為聊天機械人(Chatbot)、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及翻譯程式(Translator)。以翻譯程式為例,學生將會學習如何編寫翻譯程式,成品不但能夠在手機安裝、隨時使用,更可以支援翻譯粵語,比大家常用的Google Translate更強。
為了提高教學彈性,課程採取模組式設計,每級設有2至3個模組,佔電腦科或STEM科約三分一課時。李浩然表示,模組式設計的最大好處,是學校可以像砌積木一樣,按需要加入內容至學校現有課程。如果學校課時不足,學校可以選擇只採用部份模組,減輕課時壓力。另外,學校亦可視乎整體學生程度或每班程度,考慮是否採用較進階的模組。
普及化為目標 不斷調整內容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AI對於不少人而言都是高階知識,難以入門。不過李浩然強調,學習圈共享課程的定位是普及化,期望可以將AI融入電腦科或STEAM科等,要達到這個目標,就需要先選擇合適的素材,使教材適用於所有學校,「King’s(英皇書院)做到,其他學校做唔到都唔係好事」。
他舉例,在中二級的電腦視覺課程之中,他參考了多達30至40個程式才找到合適的素材,「覺得啱啦先落實去做」。他又認為課程重質不重量,能夠有一個好概念並啟發到學生已經非常好,「係咪需要話一定係要全部三樣四樣(嘢)擺晒落去呢,我就覺得唔係嘅」。
加強學生共通能力 七成學生認為課程有益
課程推行已經數年,李浩然在分享學生學習成果時提到,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Core Competency),因為學生未來即使並非修讀IT相關科目,都可能用到IT技能,所以課程普及化十分重要,「(學生)只要知道個運作係咩嚟,例如Chatbot,唔一定ChatGPT,佢有一個Logical Thinking(邏輯思考),知件事點嚟,將來無論讀邊科,突然諗到可以咁做,話唔定嗰下就幫到佢,現階段初中唔一定要做到好複雜」。
李浩然又提到,他曾就課程內容在校內進行調查,當課程在2018/19學年剛推出的時候,有超過兩成學生表示沒有興趣,所以李浩然就不斷調較課程內容,降低難度,使較抗拒的學生都願意投入課堂,以達到普及化的目標。根據最近一次於2021/22學年進行的調查結果,有超過七成學生認為課程對他們有益,而對課程感到沒有興趣的學生減至只有2%至3%,改變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