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灼見|「零壓力」能讓孩子感到快樂,孩子就得到最大的幸福?
文:聖公會基愛小學校長張樂霈
現今學童真的比以前快樂嗎?根據HK01報導,嶺南大學於今年十月發布2024年「香港學童快樂指數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學童快樂指數微升,由6.62升至6.75(最高10分),但生命價值感卻由2017年的7.27,大幅下降至6.74(最高10分),這個數據反映了甚麼現象?作為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又需要怎樣回應呢?
學校新措施有助學生平衡生活,關注生命價值
前數年的學童自殺個案上升,喚起學界的關注,學校紛紛制定新措施減輕學童的學業壓力,如減少評估次數、家課重質不重量、增加學生於課前及小息做運動的時間及機會、舉辦專為學生的精神健康活動、舉辦多元化活動等。學校一系列的措施不單能實際紓緩學童的壓力,有效增加學童的快樂指數。除此以外,學校需提升學童的抗壓能力,以裝備他們將來面對壓力時的應對能力,同時加強生命價值教育,讓學童體會活著的價值。筆者的學校特別安排精神健康大使,教授簡單而實用的減壓方法,重點訓練學生適應能力,讓其勇敢自信地面對挑戰。學校多年來着重生命教育,各級有不同的主題,學生以體驗模式領略生命可貴,明白能活著是幸運的,學懂好好珍惜生命。
學校舉辦加強學生自我肯定的活動
大多學童投放大部份時間上網,獨處的時間很多,參與群體活動的時間較少,令他們活在自己的空間,雖然能參與自己喜愛的活動確實能增加快樂指數,但相反或會令他們的生活缺乏目標,看不到其意義,所以學校可舉辦多些服務學習的活動,就如筆者的學校積極舉辦活動如探訪老人院、清潔社區、義工服務,讓學生明白他們能夠幫助別人,帶給別人歡樂,感受生命,影響生命。
家長學懂放手,作孩子的「軍師」
家長愛錫子女是無可厚非的,有時候因怕子女不開心和大壓力,往往「無限遷就」、「溺愛」及「過份保護」,這種情況確實令孩子感受到當刻的快樂,惟當孩子遇上困難和挫折,很多時他們未必有信心獨力去面對及解決。建議家長扮演「軍師」,在適當時候「放手」,讓孩子學習面對挫折及解決問題。家長從旁給予支持、鼓勵、指導,只要平時有磨練機會,孩子就不會因為一時遇上挫折而覺得生命沒有意義,欠缺活在世上的價值感。
筆者一直認為教育需要裝備孩子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將來,以樂觀的態度接受挑戰,以正面的態度迎接幸福,因此視困難和挫折為人生的必需品,這樣孩子就能持續正面地生活,體會到活在世上有莫大的價值,並學懂珍惜生命,甚至以生命影響生命。
作者簡介:
張樂霈女士現為聖公會基愛小學校長,從事教育事業二十餘年。張校長致力推動課程發展,尤其評估素養,著重學習、教學及評估的連繫,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能。此外,她帶領各科優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寓學於樂,並裝備學生俱備足夠的知識和技能,以迎接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