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連生溫家輝校長︰青年必須有夢 全方位助學生追夢認清前路

撰文:彭彥怡
出版:更新:

一人有一個夢想是否不切實際?現代人每天為生活營營役役,所謂夢想,大多只是兒時隨口說說罷了。荃灣保良局姚連生中學校長溫家輝卻認為,青年人必須有夢,他指新一代似乎都缺乏目標、生活離地,對身邊的人和事都漠不關心,只有夢想可以喚醒每個人心中那團火,不再否定自己的可塑性,活出豐盛人生。

溫家輝校長認為學生必須有目標及夢想,學校定必竭盡所能協助。(黃浩謙攝)

「書中自有黃金屋」不合時宜 生命教育重互動

溫家輝校長接受「01教育」訪問時不諱言,姚連生中學不是狀元搖籃,但學校有一份使命,就是希望發掘學生潛能,由老師逐步陪伴他們實踐。可能有人認為追夢是很老套的事,但透過追夢過程,老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陪伴他們成長。

溫校長指這一代青年很多人感到迷惘,思想單向,他們不會有偶像,不會迷戀如「四大天王」等明星,跟學生說「書中自有黃金屋」、「細時唔讀書,大個做乞丐」這些過往激勵青年人讀書的「傳統道理」,亦觸動不了他們。

不過他認為時下青少年其實可塑性很高,只是欠缺目標,所以他早年在台灣學習「生命教育」後,決意將這一套融入學校的文化核心當中。溫校長認為,生命教育最簡單直接的概念就是師生接觸,例如班主任由早課開始,便開始觀察學生的狀態,那怕是很微細的變化,一旦發現異樣便主動了解,透過刻意營造出來的聊天場景,逐步建立信任,才能令師生關係更為密切,儼如一個大家庭。

基層學生缺乏關懷 老師充當代父母

近年不時聽到「輕不著地」來形容今日青年人的人生態度,意即自我形象模糊,對現實生活沒太多感受。溫校長舉例說,之前見有男學生的皮鞋鞋頭褪色,推斷學生缺乏家人照顧,不著重個人形象,所以決定在每個班房配備擦鞋用具,希望在細節上提醒學生,注重外表儀容,培養他們對自我的追求。

溫校長補充,校內學生主要來自附近屋邨出身基層,家長大多為口奔馳,家庭支援不足,學校自然成為學生的代父母,因此每逢學生外出參加活動及比賽都會由老師陪同,若學生獲獎他亦會盡量抽空出席頒獎禮 ,讓學生感受到被重視。

舉辦不同活動 助學生認清前路

由關注學生皮鞋整潔,到陪伴學生領獎,溫校長希望透過不同的活動、教師的陪伴首先發展學生的潛能,然後回歸學能,當打好基礎令學生走上正軌,就會籌謀他的職能,透過「三能」概念讓學生走得更遠。

現時學校為學生安排各類型課外活動,啟發學生潛能,鼓勵學生定立目標和追夢。例如該校的手球隊已連續多年稱霸荃灣學界,過往曾贏得全港精英賽冠軍。溫校長稱,學生參與運動鍛鍊,即使當全職運動員可能未能糊口,但現時運動科學、物理治療都是專門職業,就業前景亦不俗,認為學生可以透過運動尋覓未來職業發展。

溫校長更透露,學校成立無人機足球隊,目標是培育出港隊代表出戰亞運,同時學校亦投放資源發展STEAM課程,例如成立STEAM Room、IT Lab、AI Lab及機械人室等。

他形容,凡此種種都是希望將適當的種子放進學生生命「栽種」,相信自然會有所收成,但每個人的成長、發芽速度都有所不同,學校不會制定一個收成期,同時強調除學生出路外,學校更重視學生的操行品格、道德培養。

就如中五學生余金昇及陳可欣,前者去年取得「荃葵青優秀學生選舉」優勝獎、並獲「新界區傑出學生選舉」評選為優秀學生;陳則由學校提名參加「青苗學界進步獎」。兩人異口同聲表示,透過多元化活動,有助自己找到將來目標,余同學想當一位化驗師、陳同學則計劃投身商業行業,同時亦加強自己回饋社會的決心。

學生無心向學 因老師循循善誘而改變

中學文憑試考獲24分入讀中大護理學系學生梁家軒,感激老師用心教導。(黃浩謙攝)

該校畢業生梁家軒在今年中學文憑試取得24分成績,現時於中文大學就讀護理學系。他坦言選擇護理是因為「搵到錢」,笑言自己初中時無心向學,又怕與其他鄰近學校的學生比較而心感自卑。不過經老師循循善誘,即使農曆新年老師都願意抽空解答問題,家謙不欲辜負老師的苦心開始認真溫習。他認為,師生關係友好是重要的一環,感激老師的無私奉獻,處處以學生為先。

最後,溫校長總結說︰「夢應該是屬於學生自己,不是我或學校加諸於他們身上的東西。」他冀望,學生在離校之前可以為他們建立階梯、繼而鋪路,不論同學是為了改善家庭經濟環境,抑或在學術範圍以外有所追求,重要是必須定立目標,規劃生涯。

中六學生溫子瑤於全國拉丁舞比賽獲得佳績,多謝學校全力支持追夢。(黃浩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