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本好讀|由按興趣閱讀到研讀經典 教大校長李子建分享閱讀心得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教授日理萬機,除了日常行政工作、還兼顧學術研究和教學,但他依然堅持每日抽空閱讀。香港學生亦有個繁忙時間表,李教授認為利用碎片時間閱讀已是趨勢之一,而且書本的形式不再拘泥於實體書,不論是電子書,還是語音書,也能好好培養閱讀樂趣。
為了讓學生善用課餘時間閱讀更多優質圖書,省卻選取讀物的煩惱,香港教育城舉辦「十本好讀」選舉,為全港中、小學生搜羅及推薦好書,並邀請全港中、小學從中選出最愛書籍,以及教師推薦優質讀物。「第二十一屆十本好讀」頒獎典禮將於7月書展期間公布結果,同時頒發年度最愛作家等獎項,表揚優秀的作者和出版社,推廣閱讀文化。
形容閱讀如交友 倡讓學生自行選書
本身是多本書籍的作者和編輯的李教授形容閱讀如交友,若能從云云書海中覓到知心友,則可繼續深交。他又認為,作者透過文字與讀者交流,剛認識時可能會感到陌生,但當走進作者的寫作世界後,或會對這位新朋友感到一見如故希望繼續交往下去,也有可能覺得不適合而終止友誼。
他指出,現時學生閱讀主要可分為學校要求閱讀指定讀物、學生自主閱讀,以及親子共讀三者,分別在於誰人選書。就課外閱讀而言,李教授認為學生可自行選書是十分關鍵,「因為他自己選擇的時候,大約會自己有一個評估,他看下去有沒有興趣」,直接影響學生是否投入閱讀。他認為不需看重每日閱讀時間的多寡,關鍵是每日預留時間閱讀,建立成終身習慣。
個人閱讀歷程 由泛讀到精讀四書《中庸》
李教授的閱讀歷程亦是由興趣出發。與現時的學生一樣,他在中學時期也需閱讀學校指定讀物完成閱讀報告「交功課」,此外他亦會自選閱讀一些中外名著,以至雜誌、漫畫這些較輕鬆的讀物,「為什麼我會看不同的雜誌呢, 第一,雜誌簡單和薄一點;第二,元素會比較多」。
不過閱讀無邊界,李教授大學本科主修地理,後來投身教育研究,但由於他中學時代已開始對中華文化感興趣,故亦會閱讀相關書籍,並覓得「知心友」。例如近日便正閱讀中國經典四書之中的《中庸》,而他更會定期翻看這本書,以至閱讀不同英文譯本,與不同人士分享看法。
享受碎片化時間閱讀 建立每日閱讀的Me time
不論是學生還是成年人,學業和工作佔據每日大部份時間,加上打機、看影片、上網等各種娛樂,要維持閱讀習慣並非易事。李教授寄語學生,凡事講求中庸之道,「我不會反對同學打機,不過你打少一點,花點時間做運動和看小說,養成習慣」。
李教授續指,閱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應該每天都預留時間閱讀,哪怕只有短短15分鐘的碎片時間閱讀,也可以嘗試慢慢累積達致有連貫地閱讀,並享受這個閱讀過程,亦毋須拘泥於是閱讀實體書抑或電子書、有聲書,最重要是讓學生享受閱讀樂趣,逐漸培養閱讀習慣。
介紹三本好書朋友 鼓勵善用碎片時間
作為教大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總監的李教授特別向同學介紹三本好書,其中兩本與宗教相關的書籍,書中由淺入深地道出人生價值觀,他認為中小學生都可以嘗試接觸這類書籍。
密切留意「十本好讀」選舉公布好書名單
上述李教授介紹的書籍,在「十本好讀」選舉候選書單中亦有同類書籍,包括《伊索的人生寓言》、《快樂畫框》,以及《我們來自心臨村》等。李教授同時鼓勵師生積極參與不同的閱讀盛事。
香港每年亦舉行多項閱讀盛事,鼓勵學生拿起書本,享受書中天馬行空的世界。香港教育城將於7月書展期間舉辦「第二十一屆十本好讀」頒獎典禮,公布中小學學生和教師票投選出的十本喜愛圖書。有興趣了解更多「十本好讀」及「第二十一屆十本好讀」頒獎典禮,可前往教育城網頁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