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廈金海域爭端:北京「超軍事手段優先」或複製「釣魚島執法」模式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海警局2月18日宣布,福建海警局將在廈金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後,19日上午就有四艘隸屬中國海警執法船舶在廈金海域出沒,下午增至六艘,環繞金門航行。北京繼2022年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而抹去海峽中線之後,再因台灣海巡在廈金海域執法致兩大陸籍人士溺斃而抹除台灣認定的「禁止、限制水域」。

台海兩岸關係特殊,因在金門、馬祖地區無法劃設領海線,台灣改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授權台防部公告禁止、限制水域管理。所謂中線和限制水域等,需靠兩岸在「九二共識」之上建立的默契和善意維繫,但台灣執政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

大陸海警在廈金海域啟動「常態化執法」模式,台灣陸委會也表明將持續「嚴正穩健執法」,加上民進黨與北京缺乏良好的溝通管道,外界擔憂兩岸擦槍走火的風險正逐步升高。

金門和廈門之間海域近日發生大陸漁船進入金門的禁止水域爭端。圖為由台灣軍隊把守、隸屬於金門縣的獅嶼,背景中對岸廈門市區清晰可見。(路透社)

兩岸最新紛爭源於載有四人的大陸快艇在14日進入廈金海域「限制水域」,台灣海巡隊欲登上快艇檢查,船隻卻蛇行拒檢釀成船翻及兩人溺死。

台媒《聯合報》此前於17日報道稱,兩岸都希望事件降溫,並稱台方從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於事發當晚指春節期間發生「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的惡性事件向台方表達強烈譴責」的反應評估,對岸將事件定調為「傷害同胞感情」,刻意將之與政治事件區隔。

但國台辦同日突將調門升高,稱兩岸不存在所謂「禁止、管制水域」,大陸海警局隔天即宣布將常態化巡視廈金海域。外界猜測,大陸官方此舉是為回應大陸網絡輿論不滿聲音,也借機向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施壓。

2名大陸漁民因拒檢船隻翻覆罹難,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譴責台灣,並定義為「惡性事件」。(微博@央視軍事)

台灣學界和輿論均評估,大陸海警局常態化巡視廈金海域,意味著北京可能將廈金海域「釣魚台」化。(中國大陸稱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

金廈海域「釣魚台」化

台灣的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預判,廈金海域未來將比照大陸與日本在釣魚台海域對峙的態勢,雙方各自在自己的水域執法,但大陸海警船會定期進入釣魚島12海浬水域內,日本保安廳艦艇則採口頭驅離。

揭仲說,大陸海警船每月會有三至四次航程進入釣魚島水域,日本基本上不會採取武力阻止大陸海警執法船艦進入,但會採取宣示性動作,如廣播喊話要求離開、持續跟監等。揭仲認為,未來廈金水域情況,大多數時間台方仍能在禁限制水域中巡弋執法,但恐將面對大陸海警船定時進入台方禁限制水域宣稱執法。

大陸海警船在19日上午已向台灣展示,未來廈金海域可能出現的「釣魚島執法」模式。

2023年1月,中國海警1301艦正在釣魚島海域巡航。(海洋裝備與公務船資訊)

綜合《聯合新聞網》、《自由時報》和《中央社》等台媒報道,19日上午在廈金海域周邊航行的四艘大陸海警執法船,航行位置分別圍繞金門北方、南方,以及東南方海域,最大的一艘身長度達到92米,最小的長15米。報道說,四艘大陸海警船並未越界,都不在台灣方面的「禁止水域」線內,也可以說「刻意的貼線上外」。同日下午,大陸海警執法船從四艘增至六艘,也全都緊貼「禁止、限制水域」,線環繞金門航行。

大陸海警船在常態化執法首日,以「刻意貼線上外」的方式向台灣施壓,沒有進入台方的「禁止、管制水域」,行動算是克制。未來情況如何演變,很大程度將取決於台海兩岸關係。

日本海上保安報告顯示,中國海警船近四年每年到釣魚島活動次數多達330次以上,其中以2023年的352次最多,創2012年以來新高。日本《共同社》2023年12月30日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稱,中國計劃在2024年全年365天每天都維持海警船在釣魚島水域巡邏。

自中國施行《海警法》以來,中日關係愈發緊張起來。圖為中國海警船巡航釣魚島。(南海研究論壇)

廈金海域一旦趨「釣魚台」化,相信也將出現大陸與台灣公務船對峙局面。值得觀察的是,大陸海警執法是否進入台方的「禁止、管制水域」, 又會不會強行登上台灣漁船或採取驅離,這類行為勢必導致局勢升溫。

據台媒《中時新聞網》報道,就在大陸海警船在常態化執法第一天,金門藍色公路「初日號」遊艇下午行經金門縣大二膽海域、五通水道附近時,遭福建海警局就強制登船臨檢約30分鐘。

遊艇上約20名遊客驚嚇不已,金門海巡隊獲報立刻派遣兩艇前往護航。「初日號」於傍晚五時許返抵金門,遊艇上遊客驚呼「嚇死了!」「很怕回不了台灣!」

北京施壓賴清德

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認為,北京是以「超軍事手段優先」,施壓台灣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要看賴清德在5月20日總統就職的說詞及做法,再決定下一步。

林中斌18日在其新書發表會上說,孫子兵法講「不戰而屈人之兵」,他稱之為「超軍事手段優先」,無論是戰術、戰役或戰鬥,中共將領認為儘量不要刀槍流血,而要用經濟、外交、心理戰等。林中斌也說,中共的原則是不會超過「對物質的破壞與人員流血」這條界線,這稱之為「臨界威懾」,但在界線內,中共會變換各種方式並增加次數以達到目的。

2024年1月13日,台灣舉行總統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獲勝,民進黨連續第三屆執政。(梁鵬威攝)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長沈明室分析稱,北京借事件推進台灣海峽「內海化」宣示,是為了取得未來執行灰色地帶行動或是採取軍事行動的合法性、正當性。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也認為,台灣在灰色地帶要嚴防中國大陸設局「碰瓷」,台灣海巡人員執行要全程錄影,執法過程全公開。

台灣的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則認為,要注意大陸未來可能利用在台海航行的軍艦,自船上直升機機庫部署大批無人機直接從艦上起飛,對台灣進行灰色地帶衝突。

解放軍近年來多次在台海周邊舉行軍事演練。(資料圖片)

陸媒《環球時報》則引述軍事專家張軍社稱,大陸海警執法的海域位處大陸近海,屬中國的領海和管轄海域,更是兩岸漁民的傳統漁場,絕非「所謂的禁止、限制水域」。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楊霄稱,大陸海警在廈金海域的執法沒有禁區,「廈金海域是國際法規定的我們的領土主權範圍內,這不存在任何問題」。

是危機也是轉機

雖然廈金海域紛爭有有升溫趨勢,台灣淡江大學戰研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這起事件既是危機也是轉機。台灣應利用此次機會,以海巡署執法單位為主作為與北京互動的視窗,在非傳統安全與人道救援、海上執法上,創造互動溝通的機會。台灣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也表示,兩岸應有智慧化危機為轉機,借此事件互相增加溝通機會。

金門前副縣長吳成典指出,在兩岸小三通之後就常出狀況,過去也有出人命的事件,最重要是兩岸要有善意,過去是請家屬到金門,再看責任歸屬及做賠償。他呼籲台灣政府努力協調,別讓事件政治化。

2017年11月,7名大陸漁民家屬駕船闖入金門溪邊海域尋找墮海的船員,後被台灣的金門岸巡總隊帶走調查。(聯合新聞網)

兩岸在1990年代曾連續發生兩次「閩平漁事件」。那時兩岸經濟差距大,經常發生大陸民眾走私、偷渡和捕魚等事件,與台灣漁民及軍警糾紛不斷。

1990年7月21日,台灣將大陸民眾原船遣返時,導致多人缺氧而死亡。同年8月又有大陸民眾被遣返,載著他們的閩平漁與台灣海軍軍艦衝撞。為防類似事件再發生,兩岸紅十字會談判簽署《金門協定》以保證雙方人員移交的安全,這也成了兩岸建立對話談判的起點。

大陸國台辦19日晚間宣布,泉州市紅十字會等將於20日派人陪同快艇案家屬赴金門接回兩名生還者與處理相關事宜。陸委會也宣布,兩名留置陸籍人員依法令安排於20日遣返。台灣海基會表示,將派專人趕赴金門提供家屬人道關懷。台灣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在臉書上公布,海巡署2021年至2023年救援大陸籍船舶案例15宗,並稱期待讓「善的橋樑」持續創造兩岸人民福祉。

兩岸在隔空交鋒及各自表明執法決心後,似乎又回到發言克制的基調。

金門與廈門關係緊密,金門水引自福建,金廈未來還可能通電、通氣。大陸即便對台獨色彩鮮明的賴清德和民進黨不滿,相信也不會想要搞砸金廈關係。在賴清德即將於5月就職及兩岸關係極其脆弱的當下,廈金海域翻船事件同時向兩岸雙方發出警訊,只要對話基礎和管道不在,任何意外衝撞和民生議題都可能升級至引發危機的政治事件。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