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燃令將解除 明年春節可以放煙花炮仗了?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明年春節的話題特別多,繼除夕放不放假後,該不該取消煙花爆竹禁燃令成為又一個討論焦點。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12月26日向人大常委會會議報告2023年備案審查工作情況時披露,有公民和企業提議審查一些地方全面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

今年4月湖南花火劇團帶來多媒體藝術煙花劇《火神》,引來好評如潮。(湖南頻道)

法工委經審查認為,《大氣污染防治法》和《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授權縣級以上政府划定限制或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時段和區域,但沒有全面禁止銷售、燃放符合質量標準的煙花爆竹,全面禁令與條例中的規定不一致。

關於全面禁售、禁燃的問題,法工委認為,認識上有分歧,實踐中也較難執行,應按照上位法規定的精神修改。

官媒和民間的集體呼籲

法工委表態後,《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頂端新聞星期三(27日)發文,呼籲各地以此為契機,盡快終結全面禁放花炮的規定。

文章寫道,近10年來全國重污染天數下降93%,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6.5%,短短幾天春節不會對全年環保成績帶來多大傷害。此外,劃定可燃放的時段和區域,做好安全措施,已是各地的成熟經驗。如果地方政府再以污染和安全作為禁放藉口,「就是懶政、一刀切」。

北京環保監測中心曾表示,煙花爆竹燃放會明顯加重空氣污染。(視覺中國)

《新京報》也發文稱,煙花爆竹能不能放、能何時放、能在哪放,理應是個「既要又要」的命題,能否拿捏好善治分寸,考驗著各地的治理水平。從「放」到「禁」之間還有「限」,並非只能在兩極間跳轉。

中國互聯網上隨後也掀起關於煙花爆竹要「禁」還是「放」的討論。「全面禁燃煙花爆竹不合法」、「全面禁放煙花爆竹是時候終結了」、「煙花爆竹禁燃令該全面解綁嗎」等話題,近三天接連登上微博熱搜榜。

從網絡上的討論聲量來看,大多數民眾支持鬆綁禁令,認為春節放花炮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應繼續保留並傳承下去,「只有噼里啪啦煙火砰砰的年才有年味兒啊」。

大多數民眾支持鬆綁禁令,認為春節放花炮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應繼續保留並傳承下去。(視覺中國)

但也有網民寫道,在享受瞬間璀璨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空氣污染和噪音擾民的問題,也不能忘記每年因燃放煙花爆竹導致的事故悲劇」。

利好消息也帶動民爆、煙花概念股星期四(28日)開盤集體衝高,華爾泰、ST熊貓漲停,迪爾化工漲超10%,凱龍股份、保利聯合、高爭民爆、國泰集團等跟漲。

花炮燃放規定的演變

空氣污染與安全問題,一直是中國各地對花炮燃放祭出禁令的主要依據,也是牽制花炮燃放規定能否鬆綁的主要因素。

以北京為例,2012年至2017年春節期間,北京的PM2.5平均濃度均超出全年日均濃度,重污染天數約兩天至四天。

2009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曾因違法燃放煙花,造成新大樓北配樓工地發生火災,火焰高六至九米,消防人員花了近六小時才把大火撲滅。湖南省岳陽市一家市場在2017年也發生過一起花炮爆炸事故,造成六人死亡。

2009年2月9日,央視大樓北配樓工地因違法燃放煙花發生火災。圖為民眾在起火建築物旁看著被火勢淹沒的大樓。(網絡圖片)

今年1月1日至4日,湖北漢江、陝西西安、江西景德鎮、江蘇常州都發生不同規模的火災,原因都指向違規燃放花炮。

中國禁放花炮的規定最早可追溯至1990年代。北京在1986年決定對花炮燃放採取「逐步限制、趨於禁止」的政策,以解決燃放花炮帶來的安全隱患,廣州等其他城市隨後也逐步跟進。

2000年代後,各地限制燃放花炮的措施不斷往禁止燃放推進。嚴重的空氣污染、燃後街道保潔等問題,促使全國各地從2013年起對燃放花炮採取更嚴格的禁令。

據中國公安部2017年公佈的數據,全國禁放花炮的縣市共444個,對燃放時間和區域進行限制的縣市多達764個,幾乎整個中國都是煙花爆竹的禁區。

直到2023年,各地的燃放禁令逐步鬆綁,廣東、山東、遼寧等地將「禁止」改為「限制」,允許在特定時段和區域內燃放煙花,珠海則直接廢止花炮安全管理規定,失去了10年的花炮產業迎來一波曙光。

不過,北京、成都、深圳等城市至今仍維持全面禁令。

北京至今仍在全市實施花炮禁燃令。圖為北京街頭的禁燃標語。(網路圖片)

花炮經濟

中國今年初解除持續了三年多的疫情管制令,逐步走出冠病陰影,但遺留下來的經濟復蘇疲弱、消費信心低迷等問題仍困擾中國。有輿論認為,官方選在這個時候向花炮產業釋出利好信號,背後可能離不開經濟考量。

春節一家大小一起放炮仗曾經是過年傳統。(視覺中國)

煙花爆竹製造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涉及面極廣,上游包括造紙、印刷、金屬礦業開採等,下游又對接物流企業、批發零售店等終端銷售渠道,對勞動力的極大需求能帶來大量就業崗位。

以「世界花炮之都」湖南瀏陽為例,當地近149萬人中,有30萬從事花炮相關工作,相當於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吃「花炮飯」的,核心產區如瀏陽大瑤鎮,十戶就有八九戶從事花炮工作。

第十五屆中國(瀏陽)國際花炮文化節開幕式現場(央廣網)

據瀏陽市鞭炮煙花產業發展中心數據,2021年瀏陽花炮產業集群實現總產值261.5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全市總產值的16.2%,隔年同比增長15.3%至301.5億元。

除了製造銷售,花炮的可觀賞性也能帶動地方的文旅消費,如長沙橘子洲頭每年都會舉辦煙花秀,如今已成為知名的旅遊打卡點。從2011年至2016年,音樂煙花表演累計吸引5000萬人次觀看,給當地帶來不少旅遊收入。

對於因樓市低迷而陷入財政窘境的地方政府而言,支持花炮產業雖不能扭轉困境,但至少能在春節期間激起短暫的消費熱潮。

過度執法?

對普通民眾而言,他們可能更關心花炮禁放令下種種一刀切、過度執法的現象。

2018年大年初一,湖南雙峰縣懸賞1萬元追緝違反禁令在市區燃放鞭炮的一對男女。雙峰縣當時發出的公告,將燃放煙花鞭炮形容為「公害」,更稱違反禁令的男女為「不法分子」,引來輿論撻伐。

不少網民諷刺,「原來放個鞭炮都是不法份子」、「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之一放鞭炮盡然成了通緝犯」。

迫於輿論壓力,雙峰縣警方最終回應稱,相關公告「沒有經過審核批准、多處用語不妥」,造成不良影響,將其撤銷,並對相關人員進行批評教育。

今年1月,河南周口還傳出有人違規燃放煙花而與警察爆發衝突。事緣當地民眾在慶祝跨年活動時打破禁令,燃放煙花爆竹,促使警察出動執法。

網傳視頻顯示,當時有多名民眾圍著一輛警車,要求警察釋放被捕者,民眾還和警察發生肢體推搡。一些年輕人打砸警車,警車的前擋風玻璃被打碎,最終被掀翻。

有片|疑不滿煙花管理規定 河南8名少年怒砸、掀翻警車引騷亂

+2

過去三年多的冠病疫情期間,過度執法、一刀切等問題層出不窮。中國民眾對禁燃令的討伐,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人們對官方在一些問題上過度執法、強勢執法的不滿。正如一名網民寫道,執法應維持在法律的軌道內,而非逾越法律規定各行其是。

在華人的習俗中,過年放煙花爆竹是為了驅鬼、闢邪。這些年來,中國各地,尤其是大城市裡的年味越來越淡,中國輿論和民間再度呼籲解除花炮禁放令,也是希望這項傳統民俗能夠回歸,讓過年變得更有味道。

這場圍繞煙花爆竹該不該解禁的討論中,官方或許希望它能提振消費,驅逐經濟低迷的侮氣;普通老百姓的想法可能更簡單,他們希望在爆竹聲中,驅散過去一年的艱辛,迸發出在充滿未知的新一年里重新出發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