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向遊戲業出拳 會否重現2021年科技業整頓?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北京官方上周公布的一份新規草案,不僅讓各大網絡遊戲巨頭的股價大跌,也讓外界想起2021年針對科技業的嚴厲整頓。

國家新聞出版署12月22日發布《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簡稱《意見稿》),其中有兩項條文在網絡炸開了鍋,分別是第17條「禁止強制對戰」和第18條「限制遊戲過度使用和高額消費」。

對於禁止強制對戰的理解,《意見稿》的說法是:「網絡遊戲出版經營單位不得在網絡遊戲中設置強制對戰。」

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微博@央視新聞)

至於限制遊戲過度使用和高額消費方面,《意見稿》寫道:「網絡遊戲不得設置每日登錄、首次充值、連續充值等誘導性獎勵。網絡遊戲出版經營單位不得以炒作、拍賣等形式提供或縱容虛擬道具高價交易行為。所有網絡遊戲須設置使用者充值限額,並在其服務規則中予以公示,對用戶非理性消費行為,應進行彈窗警示提醒。」

微信公號「虎嗅APP」12月23日的文章形容,「首充、累充、返充都是遊戲的命脈,也是很多遊戲維持日活躍用戶數量(DAU)、刺激起氪的底牌」。文章也提到,《意見稿》等於切斷了絕大多數遊戲低成本拉新的手段,用戶活躍將大打折扣,且遊戲的次日留存、七日留存資料會非常難看。

簡單來說,遊戲公司會因此流失大量遊戲用戶,以及這些用戶不斷投入的資金。對遊戲公司而言,這無疑是一記重拳。

截至12月22日收盤,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網游巨頭騰訊和網易的股價,分別大跌12.35%和24.6%;三七互娛、完美世界、世紀華通、吉比特等在中國A股上市的遊戲公司,股價幾乎無一倖免全部跌停。

中國不是第一次出手

過去10年,隨著網絡遊戲和智能手機遊戲日益普及,中國政府開始監管該領域。

2018年,監管部門中止遊戲版號核發長達九個月,令遊戲行業步入寒冬。隔年,官方又頒布規定,要求未成年人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玩網絡遊戲的時間,不得超過90分鐘,而在週末和節假日則不得超過三小時。不僅如此,所有網絡遊戲使用者需要用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註冊。

2021年,《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發文形容網絡遊戲為「精神鴉片」和「電子毒品」。這篇文章發出後不久,中國出台進一步針對未成年人玩網絡遊戲時間的規定: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時服務,其他時間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

2021年8月,《經濟參考報》最初的報道嚴詞斥責網絡遊戲是「精神鴉片」、「電子毒品」,並且點名批評騰訊旗下的《王者榮耀》。(微博)

掀起輿論海嘯

回到前幾天出爐的《意見稿》,中國網絡的吐槽和批評聲浪一波接一波。不少網民指出,可以理解官方出手管制未成年人上網玩遊戲的原因,畢竟他們大多都還未具備理性思考的能力,但「把手伸向成年人,也未免太超過了吧!」有網民也說:「啥都要管,成年人自己花點錢玩個遊戲也不允許了。」

但也有網民反駁:「遊戲確實該整頓了,遊戲不能搞成跟上班一樣」「我同意啊,現在這哪是遊戲,賽博老虎機批了個遊戲皮罷了!」

面對輿論海嘯,在《意見稿》發出當天,內媒《澎湃新聞》就引述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內部人士說,既然是徵求意見稿,表明目前階段各界均可暢所欲言,以使其切實可行,更為完善。

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也在隔天主動公開說,「徵求意見稿立足於保障和促進網絡遊戲行業繁榮健康發展……對於各方就徵求意見稿第17條、第18條及其他一些內容提出的關切和意見,國家新聞出版署將認真研究,並將在繼續聽取相關部門、企業、用戶等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

顯然,這種種表態都是為了給輿論降溫並嘗試緩和市場憂慮。但真正起到作用的,或許還是官方在12月25日宣布的正面消息。

國家新聞出版署在當天發布12月國產網絡遊戲審批資訊,共105款遊戲獲批,包括騰訊的《逆戰:未來》、網易的《螢火突擊》等。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說,此次新批版號,是繼12月22日新批准一批進口網絡遊戲版號後,國家新聞出版署又批准發布的一批國產網絡遊戲版號,「有力展示了主管部門積極支援網絡遊戲發展的鮮明態度」。

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也提到,此次單次審批數量首次突破百款,並稱三年的資料表明,版號政策的穩定性逐步增強,遊戲市場回升明顯。

一向很能抓準官方態度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 25日在微博發文寫道:「國家新聞出版署連續釋放支持國產網游健康發展的信號,無疑有助於人們增加對上週五起草的《網絡遊戲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補充理解。」

胡錫進進一步指出,《意見稿》第17條、第18條想要解決的問題的確都客觀存在,公眾對有必要消除網遊中存在的那些弊端也有較大共識,但市場卻在第一時間對新規草案做了帶有驚慌的理解。「市場對政策這種正回饋不足甚至產生負反饋的情況,恐怕是市場整體信心不足的一種表現。」

他也向外界大派定心丸,強調網遊是當下互聯網經濟很重要的一個支脈,中國不可能打擊、阻礙遊戲產業的發展,「推它往前跑還來不及呢」。

根據《2023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中國今年的國內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3029.6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3.95%,首次突破3000億關口。同時,中國自主研發遊戲國內市場實銷收入2563.75億元,同比增長15.29%。

媒體點評「士,農工商」

不過,與胡錫進的點評比起來,《星島日報》刊登的署名文章則犀利許多。這篇題為《士農工商,堅如磐石》的文章指出,官方強力監管網遊,若在過去會有許多家長支持,但不少網民這次則對新規語帶嘲諷給出負評。

文章引述中國投資名人、上海混沌投資公司董事長葛衛東在微信朋友圈發文怒轟官方:「這邊救市,那邊搞市」「未成年限制是有道理,成年人花點自己的錢玩遊戲是怎麼了!這也要管!」」經濟的活力都被玩死了,沒人敢投資了」。

但文章稱,騰訊老闆馬化騰卻在微信朋友圈表態:「《意見稿》立足於保障和促進網絡遊戲行業繁榮健康發展。」另外幾家遊戲公司也紛紛正面回應。

文章就此說:「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如果看過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堅如磐石》,就會理解馬老闆等人的表態。片中於和偉扮演的黎志田是金江市首富,呼風喚雨,但副市長鄭剛一言不合就拿槍指著他的腦袋說:『你在我面前,什麼都不是』,陳沖扮演的鄭剛夫人則警告他要記住『士農工商』四個字。」

文章接著說,陳沖的警告道出了堅如磐石的社會現實,在「士」(官)面前,商人處於末流,並以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當年批評監管當局後的遭遇為例,稱「馬老闆有苦自己吞,還要扮歡悅」。

文章最後寫道:「當然,遊戲公司在幕後會透過各種管道訴苦,但公開場合一定要擁護。這就是政治。」

外界並不曉得遊戲公司有沒有訴苦,但可以觀察到它們在市場激烈動盪之際動作頻頻。

騰訊22日在盤後公告,當日回購359萬股,回購價格在263.8港元至317港元之間,總支付10億港元。25日開始,多家A股遊戲公司接連發布回購或增持公告。《澎湃新聞》梳理,這包括完美世界、吉比特、三七互娛、巨人網絡、中文傳媒、電魂網絡、愷英網絡,以及星輝娛樂。

據「鈦媒體」APP不完全統計,上述公司回購金額累計在5.3億元至8.6億元之間。

消息一出,騰訊在港股收盤重挫12.34%,市值蒸發港幣3670.5億元。(資料圖片)

《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分析,在股價波動之際,遊戲公司增持回購能穩定投資者和員工信心、維護股票流動性和公司市值,進而防範惡意收購,也可優化資本結構,維持公司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

重現2021年嚴厲整頓?

有觀點認為,中國官方在年末毫無預警推出《意見稿》,不僅讓業內人士和投資者措手不及,也讓許多人想起2021年針對科技業的嚴厲整頓。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2020年底赴美上市突然被叫停後,北京展開一場針對國內互聯網巨頭的整頓行動,而這場監管風暴後來也迅速蔓延至教育、房地產等多個行業。至於影響有多大,《路透社》在7月的報道勾勒出一些輪廓。

互聯網行業已經成為中國反資本壟斷的主陣地,2020年螞蟻集團上市被監管層緊急叫停。(視覺中國)

該報道引用金融資料科技公司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稱,自從監管當局兩年多前開始對中國科技行業實施整頓以來,中國主要科技公司的市值已蒸發掉1.1萬億美元——相當於荷蘭的經濟規模。要知道,這還僅限於科技業的損失,未包括其他行業。

但隨著官方在過去幾天接連發聲,以及相關單位跳出來信心喊話後,外界對遊戲行業將面臨新一波監管的疑慮已有所緩和。中國不少遊戲股在12月26日都紛紛反彈。

這一點,對仍在防疫政策後遺症和房地產市場危機陰影中匍匐前進的中國經濟而言,非常重要,畢竟規模每年都在增長的遊戲產業若此時發生任何風吹草動,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數以億計的遊戲玩家而已。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