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適應與社會封閉隔離 內地頭部大學開放性喪失令人遺憾
北大副教授李植於近日跨閘機欄杆進出校園後,校方表示「在確保校內正常教學科研秩序的前提下,北大正在持續推進校園有序開放,適時調整政策,使進出校門更加便捷、快速。」至於何時開放、怎麼開放、是不是仍然需要預約、刷臉還是未知數。從校方更詳細的回應看,有很大概率,仍然需要預約、刷臉,並未回到2019年安裝閘機和人臉識別設備前的狀態,和2008年之前可以自由出入更不可同日而語。
清華大學則迄今未就向社會打開校門做任何表示。
那麼多人,從疫情結束到現在,呼籲了那麼長時間,暑假期間因為限制中小學生進校參觀還鬧出過黃牛內外勾結以上千元高價倒賣進校名額的醜聞,清華北大卻仍然大門緊閉,閘機森嚴,直到鬧出本校老師跨閘機欄杆進出新聞後,才扭扭捏捏做出一些語焉不詳、未來也不知道會不會對社會開放的表述,真讓人遺憾。
相對而言,哈爾濱工業大學從今年8月28日起就全面開放校園,入校不需要預約,且不限名額,參觀人員只需要持身份證、護照等有效證件即可。北京外國語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建築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多所北京高校,也於日前明確表示向社會開放校園,社會人員刷身份證即可入校。這讓清華北大情何以堪?
一些人經常說安全問題,管理秩序問題,北大校方在對外回應時也這樣表示。但非常奇怪,在2008年前的幾十年內,這兩所大學都可以自由出入,門衛當時只查驗身份證,校園裏攝像頭也沒幾個,也沒見出多少安全、秩序問題。現在校園內各處及大街小巷攝像頭密佈,安保力量比原來不知道強了多少,怎麼反而會不安全了,不敢開放了呢?
如果說打開大門會產生安全問題,會影響教學科研秩序,那麼在2008年之前的過去幾十年內,是怎樣在安全、秩序和開放之間保持平衡呢?現在就怎麼保持不了了呢?
說到底,就是給不想放開找藉口!這是個理念問題,在實際操作上其實並不存在多大困難。這些大學管理者認為不開放校園,就能把所謂的風險屏蔽在校園之外,但實際上這麼做的弊端會更多,等於將大學與社會進行了割裂。
僅僅幾年前,針對一些大學裝上閘機,採取預約機制,把自己與社會隔離開的自我封閉行為,很多人還極力呼籲儘快拆除。才幾年時間,不少人已經適應了封閉隔離,對社會上的放開呼籲反而各種抵制。非常遺憾的是,網上有些回應,很明顯就是這兩所學校的老師或學生,他們已經適應了與社會隔離,反而開始為隔離封閉辯護。
殊不知,封閉意識就是這樣養成的,開放思維就是這樣消失的。這可是中國最令人神往的兩所大學,應該各方面引社會風氣之先的清華與北大。
所以中國的對外開放,要推行起來是真的好難,過去難,現在雖然已經對外開放45年了,仍然很難。僅僅一個大學大門口取消閘機和預約開放問題,那麼多人呼籲了那麼多,社會反應那麼大,都沒有一點回響,沒有一點進展。想想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的時候,打開國門搞改革開放,形成後來的開放局面,有多難?想想現在要在各領域推進全面開放有多難?!
眾所周知,大學本身是不應該和社會脱節的,大學需要從社會上汲取養分,需要與社會溝通交流,對國民市民來說,進入大學參觀、與大學接觸的過程,本身也是提升國民素養的過程,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然而中國不少大學,尤其是幾所頭部大學,身為中國文化高地,應該領對外開放之先河,成為對外開放對社會開放的表率,在國民素質與開放精神涵養中發揮帶頭作用,反而卻大門緊閉,以各種理由把自身與社會隔離開來,真讓人不知道該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