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大盤已定 北京的「底線」與「極限」
經過台北君悦酒店藍白郭的一番「赤身肉搏」,台灣大選參選人終於在24日,也即參選登記截止日變得明朗起來——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搭配台灣資深媒體人、「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搭配新光金控的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吳欣盈;另一大在野力量、以逾90萬聯署而獲得參選資格的台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則宣佈推選,並附言「人退、志不退」,在接下來的宣戰中支持完成「政權」輪替。
眼看競選對手合合分分,亂成一鍋粥,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自誇他和副手蕭美琴是最認真的一組參選人,「但看我們對手,今天喬一整天,光喬要在哪開會喬一早上,連幾個人要參加也喬好幾小時,結果也沒結果,我們敢把國家治理工作交給這群人嗎?」此外,賴清德到鳳山鎮南宮仙公廟等廟宇參拜時還說,若當選,一定再回來獻禮,並指藍白合只是為了政黨利益,分配位置、充滿算計,台灣不能讓這種人掌舵。台灣最大的共識不是下架民進黨,而是不支持民眾黨及國民黨執政。
「我們敢把國家治理交給這群人嗎?」「台灣不能讓這種人掌舵」,賴清德作為參選人,自然可以通過這樣的追問來拉踩,但眼見藍白合鬧劇一場,賴清德搭配蕭美琴將台灣推上戰車,台灣民眾更有理由這樣追問:我們敢把台灣治理交給這群人嗎?
雖然距離台灣大選還有五十天,但選舉的大盤已定,接下來台灣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一方面,經過藍白合鬧劇的消耗,即便希望維持和平現狀的台灣民眾想下架民進黨,也基本不可能,撿到槍的賴清德與蕭美琴已然贏面大增,這也意味着兩岸關係將在2024年變得更為兇險。國台辦將賴清德視為「戰爭製造者」,已經足夠問題的嚴重程度。
另一方面,中美關係雖然在三藩市會晤後進入止跌模式,但兩國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仍在,脆弱的穩定期能持續多久,中美雙方都還在觀望中。作為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灣問題的和緩尚不構成中美關係穩固的充分必要條件,更何況當賴清德當選之後,台灣問題或將嚴重拖累中美關係。習近平雖然否定了存在2027、2035攻台時間表,但始終沒有放棄使用武力的選項。蕭美琴11月23日在國際和台灣媒體茶敘時所說的「戰爭不是選項」、「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只是一廂情願的自我麻痹和安慰,因為台海現狀早在佩洛西訪台之際已經被打破。
北京自然不希望用武力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底線」和「極限」是也是清楚的。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也是反覆出現在中國官方口徑中的關鍵詞。比如習近平在主持二十大以來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即強調,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的複雜、艱鉅程度明顯加大,要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具體到台灣問題,北京的底線是《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所列明的三種情況——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而北京的極限,毫無以為就是武力統一台灣。
另據中國官媒的分析,底線思維是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必須不斷提高的科學思維能力。而極限思維是指在超前意識的驅動下將事物的發展放置於極端條件下進行推演的一種思維,以此分析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引發的極端後果,同時據此衡量自身應對問題的能力,並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調動主觀能動性,努力創造條件克服正常條件下難以克服的困難。也就是說,從最壞處着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雖然台灣的最終命運由大國決定,但時下,在守住底線與挑戰極限之間,台灣民眾還有選擇的空間,關鍵是,台灣民眾要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