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航母和中東新基地牽動印太局勢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時隔六年首度訪美,強調中國不同任何國家打仗,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離開三藩市前還重申北京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向西方展現中國領導人更溫和的一面,也明確表達希望中美保持和平關係的意願。

在未找到有效管控地緣政治競爭的模式前,中西方勢必將在印太地區繼續軍事博弈。

但中美兩國最高層在台灣問題、印太地緣競爭等重大議題上持續分歧,無法讓印太地區安全局勢變得更可控。近期傳出中國最新國產航母有望年內首次進行海試,中國也有意在阿曼興建軍事設施,表明北京仍可能加快軍事鬥爭準備和戰略部署,高度警惕拜登(Joe Biden)政府在印太對華圍堵,也對區域國家降低軍備競賽烈度的可能性不抱任何幻想。

+4

中美元首三藩市會晤前,白宮高級官員本月研判北京計劃在阿曼興建軍事設施,並向總統拜登彙報。《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阿官員今年10月討論相關協議,雙方同意未來幾周進一步商談。

以哈衝突持續近兩個月以來,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外交影響力顯而易見。一旦實現在阿曼建立軍事基地,中國不僅將擁有第二個海外基地,與設在東非的吉布提基地遙相呼應,將讓北京擁有更多實質介入中東事務的能力,還能進一步挑戰美國在該區域的軍事影響力。

阿曼位於中東戰略要地,鄰近被稱為「波斯灣咽喉」、全球石油和液化天然氣最重要航道之一的霍爾木茲海峽。每當美國與伊朗緊張升級時,德黑蘭是否封鎖海峽,影響全球能源供應都會備受關注。

中國外交:2022年1月14日,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在江蘇無錫同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舉行會談。(中國外交部)

阿曼同時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外交,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成為與美國建立軍事夥伴關係的首個波斯灣國家,還允許中國「一帶一路」資金,流入阿曼杜庫姆經濟特區一期工程。

中國海軍第44批護航編隊今年10月中曾訪問阿曼,並與阿曼海軍艦艇聯合演練,展現兩國軍事關係溫度。

中國計劃設新基地的消息傳出兩天後,拜登於11月10日與阿曼蘇丹通電話,兩位領導人承諾加強兩國長期的雙邊關係,尋求在貿易投資、安全協調的新機遇。

從拜登迅速安排與阿曼蘇丹通話來看,美國對中國試圖加大中東軍事存在的擔憂不言而喻。中國如果在阿曼部署軍力,更多是為了進一步保障能源運輸的海上交通線,但無疑將削弱美國在中東的傳統勢力,一定程度打亂美軍將注意力和軍事資源投向印太的步伐,在東海、台海、南中國海圍堵中國時分心。

另據最新衛星圖像顯示,備受關注的中國國產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11月19日短暫離開港池碼頭。航母甲板上出現紅色重物小車,預計進行了電磁彈射試驗,模擬飛機在甲板的彈射起飛過程。

根據最新衛星圖像顯示,中國第二艘自製航艦福建艦19日暫離港池碼頭,有軍事專家預估,福建艦可望在今年執行首次海試,「不會拖到明年」。(H I Sutton)

軍事專家預期,這艘中國航母今年有望執行首次海試,不會拖到明年。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2019年底服役前,曾進行九次海試,歷時一年半;若按此進度推算,去年6月下水命名的福建艦,有可能在2025年中旬服役,勢將大幅提升解放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以及在印太反圍堵的軍事能力。

南中國海緊張並未因三藩市會晤而降溫。中國和菲律賓近期持續在有主權爭議的仁愛礁(菲稱阿雲津礁)摩擦不斷,美國11月16日不僅與菲國簽署可向馬尼拉出口核技術和材料的合作協定,美菲兩軍11月21日還在南海啟動為期兩天的聯合海上與空中巡邏。

中國和澳洲本月才重啟最高層政治對話,短短不到半月,雙邊關係又受地緣政治因素衝擊。澳洲防長馬爾斯(Richard Marles)11月18日表示,該國「圖文巴號」護衛艦11月14日在日本專屬經濟區進行潛水作業、嘗試解開纏在螺旋槳的漁網時,被中國軍艦操作聲納干擾,導致澳洲潛水夫受傷,形容北京是坎培拉「最大安全焦慮」。

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左)訪華,2023年11月6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圖為兩人2023年11月6日在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握手合照。(AAP Image/Lukas Coch via REUTERS)

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11月20日也首度就事件發聲,批評中國軍艦的行為「很危險、不安全、不專業」,損害了兩國關係。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同日回應稱,中國寧波號驅逐艦當天在東海對圖文巴號進行跟蹤監視,期間與澳艦保持安全距離,未進行任何可能影響澳洲潛水作業的活動。他並敦促澳洲停止對華「魯莽的、不負責任的指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則不點名呼籲澳洲,停止在中國家門口滋事,與北京共同維護中澳關係改善發展的勢頭。

在未找到有效管控地緣政治競爭的模式前,中西方勢必將在印太地區繼續軍事博弈。一個可能面對多線作戰的美國,以及一個不斷加大投入軍事資源的中國,能否僅憑兩國元首熱線及軍事高層溝通恢復,化險為夷,還很難說。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