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爭到以巴衝突 中國立場為何重要?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俄烏戰爭爆發之際,中國究竟會做什麼、怎麼做,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以至於戰火爆發當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記者反覆追問着發言人華春瑩這幾個問題:中國會不會譴責俄羅斯?會不會承認俄羅斯的行為是「入侵」?會不會給俄羅斯提供武器裝備?(更多內容見《面對烏克蘭局勢 中國「不會做什麼」與「會做什麼」》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最新一次的以巴衝突之後。10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就當前以巴衝突連答16問,各方記者反覆追問的問題是:中國政府是否認為伊斯蘭組織哈馬斯上周六的襲擊是恐怖主義行為?中方會否直接譴責巴勒斯坦的行為?中方會否利用即將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就巴以衝突提出應對和解決方案?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方會做出哪些政治和外交努力?

以巴衝突:圖為2023年10月9日,加沙地帶房屋被摧毀,一名巴勒斯坦人坐在瓦礫堆中。(Reuters)

衝突發生後,雖然以色列駐華使館稱,中國是以色列好朋友,希望中國譴責巴勒斯坦的行為。正在北京訪問的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也呼籲中方在哈馬斯發動致命襲擊後支持以色列,並對中方沒有展示出同情表示「失望」。但中國始終保持己方的立場和態度不動搖。而從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來看,中國針對以巴衝突的立場和態度可分為三個層次,且互為遞進關係。

首先,針對平民的傷害必須反對和譴責,用毛寧的話說,「中方高度關注近來巴以衝突持續升級,對巴以衝突造成平民傷亡感到十分痛心,反對和譴責傷害平民的行為」;其次,儘快停火止戰是當務之急,因為擴大沖突只會加劇兩敗俱傷,「中方反對擴大沖突、破壞地區穩定的行動,希望儘快停火止戰,恢復和平。國際社會應切實發揮作用,共同推動局勢降温。」最後,以巴衝突由來已久,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能回到「兩國方案」,因為「解決巴以衝突循環往復的出路在於恢復和談,落實『兩國方案』,推動巴勒斯坦問題早日通過政治方式實現全面妥善解決,使各方合理關切得到保障。」

以巴衝突:圖為2023年10月9日,以色列攻擊加沙後,一處冒出煙霧。(Reuters)

從俄烏戰爭到以巴衝突,雖然中國的表態延續了一貫的外交立場,比如勸和促談、不選邊站,這樣的立場在不少國家看來是在「兩邊下注」「和稀泥」,但當事態發生後國際社會一再追問中國既定的立場至少說明,一方面中國在外交事務上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俄烏戰爭這場持久戰延續至今,中國無疑是最有希望承擔中間調解人的國家,另一方面面對愈發動盪的世界和共同安全觀的解體,很多國家開始重新審視中國「勸和促談」的實際作用力,此前中國促成沙特和伊朗復交,就是典型的外交案例。

與俄烏戰爭相比,今次的以巴衝突牽涉的範圍更廣,宗教等因素也更為複雜。習近平在今年六月會見來訪的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時已經清晰表達過中國的立場,彼時習近平提了三點主張:第一,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享有完全主權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第二,巴勒斯坦經濟民生需求應該得到保障,國際社會應該加大對巴勒斯坦發展援助和人道主義幫扶。第三,要堅持和談正確方向。尊重耶路撒冷宗教聖地歷史上形成的現狀,摒棄過激和挑釁言行,推動召開更大規模、更具權威、更有影響的國際和平會議,為重啟和談創造條件,為幫助巴以兩國和平共處作出切實努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1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訪華的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會談(Reuters)

所以不管是以色列駐華使館的寄望還是舒默的「失望」,都只是站在己方立場上的態度表達,這好比有駐外記者評論的,站在以色列一邊還是站在巴勒斯坦一邊,完全取決於從哪個角度和哪個時間點來看。中東問題專家馬曉霖就此評論道,「呼籲停火,勸和促談,譴責任何一方的暴力、暴行,這是基本原則。還有一點根本性的、原則性的問題大家要清楚:巴以之間是非法佔領與反佔領的國際法事實和國際共識,不是部分國家輿論宣傳的所謂反恐與恐怖主義問題,雙方武裝都存在違反國際法的表現,差別在於大惡與小惡、長惡與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