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設民營經濟發展局 如何扭轉民間擔憂疑慮?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日,中央編辦正式批復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內設機構。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兼人事司司長張世昕9月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民營經濟發展局的主要職責是,「跟蹤瞭解和分析研判民營經濟發展狀況,統籌協調、組織擬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擬訂促進民間投資發展政策。建立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重大問題,協調支持民營經濟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網直播)

張世昕還表示,「相關部門從各自職能角度也會有服務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職責,在現有工作格局的基礎上,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將進一步加強對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的統籌協調,鞏固拓展現有工作成果,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優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持,促進民營經濟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肩負起更大使命、承擔起更重責任、發揮出更大作用。」

民間輿論不看好?多了一個官方「衙門」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官方成立這一試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專設機構,在民間輿論上似乎並未獲得積極回應,相反,多數網評認為這一機構的設立對民營經濟而言,反而可能會形成某種程度的管束效應,民營經濟多了一個需要打交道的官方「衙門」。

過去幾十年,在沒有類似專設機構的情況下,受益於政策包容與市場放開,民營經濟也蓬勃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國經濟社會活力的源泉,貢獻了大部分科技創新、就業和GDP,因此,是否有成立一個專設機構的必要性在坊間引起了不少討論。

中國透過各種方法想重振民營經濟。(Reuters)

為什麼會產生這些消極回應,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經濟認知和對官僚主義的擔憂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民營經濟所以能在過去幾十年發展起來,從根本上說,不是靠管起來的,而是在「放」的過程中壯大起來的。

設立一個官方的民營經濟機構,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有「娘家」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在治理實踐中,如何防止權力的扭曲異化,把一個本來應該為民營企業爭取利益、致力於行業規劃與服務的部門變成一個需要民營企業磕頭上香的官僚主義衙門,即增加民營經濟的發展成本,又成為基層公務員在辦公室填表報數據的負擔,對新成立的民營經濟發展局而言確實是一個挑戰。

過去一段時間,因為內外環境變化,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遇到了空前挑戰,民營企業家普遍出現觀望和徬徨情緒。(Getty)

過去一段時間,因為內外環境變化,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遇到了空前挑戰,民營企業家普遍出現觀望和徬徨情緒。很多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對官僚主義深惡痛絕,地方基層也深受其害。所以在設立新機構的同時如何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疑慮,戒除官僚主義的病癖,可能是該機構當下的首要任務。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叢亮在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的發布會上表示,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各有優勢、各具特色,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只有這兩部分相互協調、共同發展,中國的經濟才能走得穩、走得好、走得遠,也只要這兩部分相互協調、共同發展,中國經濟就一定能走得穩、走得好、走得遠。如何將這些政策理念落到實處,可能比成立某個部門本身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