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科大廣州本科首招生昐翻轉傳統 校長倪明選:想像力更重要
地處珠江出海口和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南沙區,是廣州唯一的出海通道。近年,一座嶄新的校園—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拔地而起,成為南沙區內第一所高校,同時亦是「港校北上」風潮的又一體現。與眾不同的是,科大(廣州)敢為人先,拋棄傳統的學科思維框架,推行融合學科教育和研究,誓做中國首間「無科系」大學。今年起,科大(廣州)更在內地高考提前批次開展本科招生。在這個時間點,校長倪明選近日接受《香港01》專訪,對記者就招生熱度、學校定位與發展以及未來展望等一系列議題娓娓道來。
引水方知開源不易?校長:招生如「練兵」
融合學科教育及研究是指由多門學科相互合作、滲透、融合而形成的一種綜合學科體系,也是科大(廣州)的辦學理念。學校首次本科招生將面向四省,包括作為立足地的廣東,以及山東、河南、四川幾個大省。
訪談期間,與晚輩聯繫密切、甚至能叫上許多學生名字的倪明選反覆強調「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的重要性,不過萬事起頭難,他坦言自己與同仁們其實不懂得如何在內地招生,因競爭非常激烈,包含清華、北大也在盯著學生,尤其坊間對於一所新的學校了解也有限。
今年學校將招收125名本科生,且還沒算上港澳台生。倪明選以「練兵」來形容這次招生,因每一省都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學校也能從中吸收經驗,摸清標準。對於新學校而言,怎樣做宣傳是重中之重,他透露在廣東稍微好一點,因為大家都知道在廣州有家港科大,但在山東、河南、四川則不同,尤其過去疫情的時候還去不成,因此疫情後同仁天天往那邊走,開宣講會,向大家介紹學校。
他笑言曾被外界抹黑,「就怕我做最好」。幸而,學生們的反應都不錯。對於達到分數標準的學生,校長也會親自上陣,與學生、家長約談。在這過程中,倪明選強調不希望科大(廣州)變成另一所內地的大學,「因為內地大學很多了,我們是不同想法的,不管教學、科研,我們都有我們的想法,所以這對他們應該算是蠻有吸引力的,總覺得港科大招牌還是蠻亮的,我們確實希望真的做一個不一樣的學校,真的能夠培養創新人才」。
既然拋棄傳統的學科思維框架,那麼校方具體想培養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對此倪明選反問:「聰明的孩子需要到課堂學知識嗎?」他解釋,現在跟過去已經不一樣,知識的傳授並不是一個學校主要的目標,事實上學校培養一個人真的不是知識,而是人的素養,是能力、好奇心、創造力、想像力等,不過很可惜,在傳統高考制度下,重點都去了做知識,去解決問題,算把標準答案做出來,「所以他們被壓抑這麼多年」。而校方想做的,就是把學生的創造力、好奇心、想像力、聯想力都激發出來,並教育學生怎麼去表達事情,甚至考順等,「我說保證孩子孝順父母,他(家長)聽得最高興」。
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力爭「1+1>2」
在倪明選原本的規劃中,科大(廣州)與香港科技大學是兩間獨立的院校,沒有誰是主校、誰是分校之說,兩者也並非競爭關係,因此他不會讓兩校設置相同的學科。不過這次受訪,他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我們不重覆學位,開始我們是這樣做的,最近我們也在反思這個事情,因為我們給的都是港科大學位,我在這邊給的也是港科大學位,對不對?為什麼他(港科大)不能做?對不對?所以我們會有聯合的program出來」。
他以碳中和及氣候變遷為例,這是兩邊都可以做的議題,不管在清水灣還是南沙,都有很優秀的老師能應付,包括香港學生也可以在港粵兩校區都上課,這些過程都已經在改變中,「制度是人做的,不能把它弄死」。他強調,這才是做到一加一大於二,對於傳統的物理、化學,就不必重覆了,可是對很多新興學科而言,把兩邊校園的實力加起來,可能對香港科技大學整個名字來講估計更有利。
港科大(廣州)還將與港科大在「港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框架下開展合作,兩校學生不但可互相修讀對方課程,所獲學分亦可互通互認,「好比說我這邊開一門很好的課,香港的學生想修可不可以修,為什麼不可以修?」
談論雙校互補時,倪明選反覆強調「共享」,例如實驗設備,兩邊需要共享,「好比說我買個大型的電子顯微鏡,香港有了我就不需要買了,我們老師可以去那邊用,我可以買個香港沒有的大型設備,香港老師可以來用,對不對?」另外是師資共享,導師聯合帶研究生,香港與廣州老師也會一起來做項目,並互相到對方所在校區上課、做研究一學期,「因為我們都是掛著香港科技大學招牌過來的,我也希望兩邊老師是緊密的合作」。最後是學生,本科畢業前互相到各自校區交換一學期,體驗一個新的環境,達成更好的融合,「我們不會強迫他們做,但是我們提供這個機會,很多東西你不去看一看,感覺是不一樣的」。
學生想像力超出預期 改革阻力竟來自老師?
雖然今年是首次本科招生,然而融合學科教育已在研究生領域施行了一段時間,那麼當中有何成效呢?對此倪明選反應正面,甚至不惜用上「漂亮」、「嘆為觀止」等華麗措辭來形容其所看到的團隊合作或學生能力。
他表示,科大(廣州)做得最大的事情是教學改革,傳統的上課方式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做筆記比較多,或者是老師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去做,抑或是像大四的時候做畢業設計,三四個人一起做東西。但科大(廣州)採取新的做法,就是項目本身不是老師教學生做什麼,老師只給個大方向,實際是希望學生有探索新問題的能力,而不只是傳統解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一入學,就要改變思維方式,並在過程中學會人與人溝通的技巧。
事實上,當真的處在產業界,問題是需要不同領域的人一起來做。例如,互聯網醫療健康有可能有國家政策的問題,那麼讀政策的人也可以參與進來,團隊有不同背景的人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每一個人有自己專注的方向,而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面也拉闊了,「這就是一個新的嘗試」。當然,不同性格的學生對新模式的反應不一,有學生就為此寫電郵給校長大呻「失望」,指老師都沒有告訴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這讓倪明選不禁慨嘆,「我就說他被傳統教育教傻了,給他自由他不會用」。
不過也有學生的想像力超出了老師的想像,只要給予空間,甚至能比老師本身還聰明,對於交叉學科的理解也比老師透徹。倪明選坦言,在中國,高考決定未來,可學生讀的專業卻又不一定是自己想讀的,且沒有改變的機會,這種情況比比皆是。而科大(廣州)不是只收理工科的學生,改革正是從碩士班開始,研究生都是統一招生,不需要聲明將來讀哪個領域,待日後才決定專攻的方向,「很有意思,經過面試委員會大家評分,這人(學生)要不要,我跟他去談東西,看他想像力,『我們這邊給幾個木頭,你們拼個橋出來』......我們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看他能力,我們是真的去看他能力,不是看他有沒有這個知識,就講一個素養能力很重要」。
在這些學生中,75%是理工科生,接下來25%有經濟、金融、文學、政治的等等。倪明選透露起初一些人會擔心自己的非理工科背景,但結果顯示他們都能完成團隊融合,「純理工學生,想像力沒有他們多......這些融合的火花,太漂亮了」。他特別提到有名中央戲劇學院出身的女學生來到科大(廣州)進修計算媒體與藝術,在藝術與技術整合下,最後在技術領域出了最「牛」的文章,「我們說妳要讀一些大數據的東西,她去上個課一修就修出來了」。對於未來的棟樑,倪校長從不吝嗇讚美之詞。
既然學生們大體上對改革態度欣然,那麼改革的阻力來自哪?校長直言,是老師。他表示,許多老師是傳統學習出來的,要改變教學方法,他是不接受的,仍然覺得讓學生幫忙去解決問題比較重要,或者上課簡單把PPT講幾遍,「你現在說上課不能這樣子上,要互動,老師也受不了,所以老師自我改革是最大阻力」。他又透露,科大(廣州)現有200名老師,當中20個是本身港科大過來的,剩下的,有90%是境外招聘的,內地老師只佔少數,對此他笑言,二十大以後,國家領導講的三項重要東西,科技、教育、人才,特區政府也講了人才重要性,「我不能去搶內地的人才,人家已經把我打死了」。
儘管不是沒有阻力,但倪明選認為,作為新學校,改革的包袱較小,「這東西我早就想做,在香港都很難做到,只有一部分老師願意跟著我們改,大部分老師不改你也沒辦法」。而如今,他可以放手推行翻轉式教育(Flipped classroom),即先由學生在家中看老師準備的課程內容,到學校時,師生再一起完成作業,並且進行問題及討論,為此校方甚至會先把老師送到新加坡去觀察,「我老師目的是一個Coach,是上課怎麼指導你學進去,這才是本領」。
不反對ChatGPT 「兩制」要再用好一點
去年9月1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科大廣州開學典禮作視像致辭時,曾對學校提出三點寄望,一是進一步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節點功能;二是貢獻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下強化戰略科技力量的定位;三是培養愛國愛港而具備國際視野的新一代。
談到學校與香港乃至國家的關係,倪明選表示,自己21年前來到香港,視香港為家,家人都在香港,自己退休後也會回港居住。現在香港融入國家整個發展大局,但最重要的是香港怎麼把它的優勢用好,正如他之所以希望廣州的學生畢業前到香港去交換一學期,就是因為香港有其優勢,至少對外聯絡、本土的生活方式、西方的一些文化還在,另還有金融優勢及現在搞的科技創新等等這些東西,對增加視野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發展離不開時局大環境,目前是中美競爭的時代,香港難免受到波及,如大熱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香港用戶就被限制使用,與中國內地一樣,雖然Google、OpenAI和微軟的代表拒絕評論,但美國《華爾街日報》早前報道指出,有關企業或憂犯《香港國安法》而作有關決定。
在這背景下,科大(廣州)如何繼續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節點功能?對此倪明選直言,這個也不是他能解決的問題,但同時指出學校需要的開放合法的VPN,因為這是一個科技,學校老師學生不用科技會跟不上,這是抵擋不住的,是革命的開始,換作5個月前他不會講這個話,但現在工具的能力強大到連他自己都怕,若不跟進就沒有競爭力。
「為什麼不可以?」,與部分大學明確學生禁用ChatGPT不同,科大(廣州)對此採取十分開放的態度。「創造力的東西是做不到的,綜述的東西是沒有問題......我給1萬字的東西進去,summarise兩百字,總結,這多難啊,它做比你還漂亮啊,這種東西它可以取代的嘛」,倪明選認為,會問問題是本領,學生的貢獻不會被抹殺,若不允許用,將來在社會的競爭力就會減小,哪怕他請人,也一定會找一個懂得善用工具幫他找到最好答案的人。
回到香港,倪明選強調,有的問題是不能避免的,但要考慮怎樣在不違反國家大原則下把「兩制」再用好一點,而不要把香港像整個封鎖掉。他笑言自己不是特首,也沒有這方面的專長,這些需要由當局去想,他們只能在自身範圍內把事情做好,冀學生培養更大的視野,讓兩地學生互相到對方的地方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