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陷政治僵局、軍事對峙 兩國會否擦槍走火?
中美兩國國防部長未能在6月初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簡稱香會)上會晤,兩軍軍機和戰艦還接連在南中國海和台灣海峽發生對抗,令人擔憂雙方會不會擦槍走火,導致中美關係完全失控,甚至爆發直接軍事衝突。
今年香會前,美國提出美中防長會晤的建議,但遭到中國拒絕。中國防長李尚福在香會上表示,中方在與美訪溝通方面有自己的原則,希望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與合作。 「如果我們連相互尊重都沒有,那麼我們的溝通就不會有成效。」
往年香會上,如果中美防長同時參會,基本都會舉行雙邊會晤。比如去年香會上,中國防長魏鳳和與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就舉行了會談,雙方就台海、南中國海以及烏克蘭局勢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但中國今年斷然拒絕了中美防長會晤,主要原因是美國至今沒有解除對李尚福的制裁。 2018年9月,美國國務院將時任中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李尚福列入制裁名單,原因是李尚福曾參與中國向俄羅斯購買蘇-35戰機和S-400防空系統。中國對此進行了抗議和交涉。
今年3月,李尚福在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上升任國防部長,但美國並未將他從制裁名單上移除。中國認為,這表明美方對中方缺乏基本尊重,也缺乏與中國軍隊對話的誠意。如果同意李尚福與奧斯汀在香會上會晤,等於變相吞下了美國單方面制裁李尚福的苦果。
雖然奧斯汀與李尚福在香會期間握了手,但兩位防長在各自認定的是非問題上毫不客氣,抨擊對方。
奧斯汀指責中國應該對中美兩軍無法對話負責。他說,對話愈多就愈能避免可能導致危機或衝突的誤解或誤判;對話是必須的,不是獎賞;對有責任感的防衛領導人來說,對話的合適時機是任何時候,現在就是合適時機。
李尚福則暗批美國在對話問題上言行不一,指責美國試圖推動亞太北約化,渲染對抗,動輒單邊制裁、發動顏色革命,搞雙重標準,在亞太地區「割韭菜,薅羊毛,搞弱肉強食那一套」。他還警告,如果中美發生激烈衝突,「那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
台灣問題是交鋒重點 兩軍對抗成新聞熱點
台灣問題是兩位防長交鋒的重點。奧斯汀強調美國不尋求衝突或對抗,但也不會在欺凌和脅迫面前退縮。美國致力於維護台海現狀,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他警告說:「毫無疑問,台海衝突將是毀滅性的。所以我們堅決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
李尚福強硬表示,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不會有絲毫遲疑,不畏懼任何對手,不管付出多大代價,都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顯然,中美雙方都指責對方在台灣、南中國海等問題上挑釁。美國認為中國在台海、南中國海等地擴展軍事存在,以武力「欺凌和脅迫」台灣以及周邊國家,對地區安全構成威脅。中國則反斥美國在台海和南中國海搞「霸權航行」,鼓勵縱容「台獨」活動,企圖「以台制華」,阻撓中國的統一和發展。
奧斯汀在香會上提到:「中國繼續對合法在國際領空飛行的美國飛機及其盟國進行數量驚人的危險攔截。我們都剛剛清楚地看到了另一起來自中國的具有侵略性和不專業飛行的案例。」
奧斯汀所說的案例發生在5月26日。 5月30日,美軍印太司令部發布一段視頻和聲明說,5月26日,一架中國殲-16戰機飛行員在攔截一架美國空軍RC-135飛機期間做出「不必要的咄咄逼人的動作」;中國飛行員「直接飛到RC-135的機頭前方約400英尺(約122米)處」,迫使美機飛過其尾流湍流。聲明強調,這架RC-135當時「正依據國際法在南中國海國際空域開展安全例行行動」。
而中國軍方發布消息稱,5月26日,中國海軍17艦(山東號航母)編隊在南中國海進行訓練期間,美軍一架RC-135偵察機蓄意闖入山東艦訓練區域實施偵察干擾,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空中兵力全程跟蹤監視,處置依法依規,操作專業規範。
中美軍機剛在南中國海發生對抗,兩國軍艦又在台海出現對峙。 6月3日,美國「鍾雲」號驅逐艦與一艘加拿大護衛艦在台灣海峽航行時,中國海軍「蘇州」號052DL驅逐艦突然高速插入到「鍾雲」號艦艏前方,兩艦最近距離不到140米。 「鍾雲」號被迫減速和改變航向。
面對美軍「霸道航行」 解放軍棄用「忍」字訣
中美兩軍簽訂過和平時期雙方艦機在公海海域和空域相遇時的行動規則,保持安全距離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按照行動規則,殲-16戰機在RC-135偵察機機頭前方橫飛,以及「蘇州」號高速插入到「鍾雲」號艦艏前方,確實屬於危險且不專業的挑釁行為。
但中國為何強調己方戰機和軍艦的操作「專業規範」?因為中方認為,美軍RC-135偵察機蓄意闖入山東艦航母編隊訓練區域,還一度逼近距離中國領土50公里的空域,不屬於正常飛行,而是惡意抵近偵察,因此中方戰機也不必遵守有關行動規則,直接對美國偵察機進行警告驅離。
同樣,中國認為美國軍艦航行台灣海峽也不是根據國際慣例的「無害通過」,而是明顯帶有支持「台獨」、挑釁中國主權色彩的政治操作,當然也不適用兩軍相遇行動規則,因此才有「蘇州」號橫切「鍾雲」號前方的敵意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多年來,美軍艦機時常進入台海、南中國海等靠近中國的海域或空域活動,中國海空軍大多只是跟蹤監視,很少採取像5月26日和6月3日這樣的激烈攔截行動。
這兩次激烈行動或許表明,隨著中國軍事實力不斷增強,面對它所認為的美國「霸道航行」,解放軍艦機不再以忍為主,而將更多地出擊攔截,不再懼怕與美軍艦機發生意外碰撞,甚至擦槍走火的局面。
官方溝通管道未中斷 中美欲恢復高層交往
當然,中國與美國現在都不想爆發戰爭,尤其不想與對方打仗,但雙方迫於國內國際壓力,向對方讓步的空間都不大。因此,今後一個時期,中美關係不僅陷入政治僵局,也將陷入軍事對峙,爆發危機的風險比以往更高。
不過,儘管李尚福與奧斯汀在香會上沒有會晤,雙方還在台海等問題上唇槍舌戰,中美艦機相撞風險也有所增加,但中美之間的官方溝通管道並未中斷,且在逐步恢復。
5月以來,中美都做出一些努力,試圖恢復因2月「氣球事件」而中斷的雙邊官方往來。
當地時間5月10日至11日,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維也納舉行會晤。根據中方通報,雙方就推動中美關係排除障礙、止跌企穩進行了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的討論。
再接下來,美國總統拜登5月21日在日本參加G7峰會時稱,中美關係將很快「解凍」。兩天後,新任中國駐美國大使謝峰5月23日赴美就職,結束了近半年美國沒有中國大使的局面。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也在5月下旬赴美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貿易代表戴琪會談,雙方同意就具體經貿關切和合作事項保持交流。
英國《金融時報》6月初引述美國消息人士稱,G7峰會期間,拜登曾派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秘密訪問中國,以修復處於低谷的中美關係。
6月4日,美國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Sarah Beran) 訪華。康達也是今年2月中美爆發「氣球事件」爭端後,訪華的美國最高級別官員。外界認為康達此行可能是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鋪路,美國媒體也盛傳布林肯有望在幾周內訪問中國。
隔天,沙利文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表示,期待未來幾個月內能看到美中官員進行高級別接觸,在某個時候看到拜登總統與中國領導人再次會面。
指美言行不一 中國感覺被愚弄
對於美國方面不斷做出願意與中國恢復高層交往的表態,中國的反應看似比較冷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回應拜登有關中美關係很快解凍的言論時質問:美國如果一邊說要溝通,一邊不擇手段地打壓遏制中國,對中方的官員、機構和企業實施制裁,這樣的溝通誠意和意義何在?
顯然,中國認為,美國有關與中國恢復高層對話的表態,與美國全面打壓中國的對華政策是矛盾的,屬於言行不一或言而無信。這樣的對話不僅無助於改善中美關係,甚至讓參加對話的中國高層有被愚弄的感覺,因此中方對中美高層對話顯得並不積極。
但中方態度冷淡不等於中國不想恢復中美高層交往。實際上,中國同樣有恢復中美高層交往的強烈意願。中美雙方都深知,中美關係雖已進入全面博弈時期,但哪怕雙邊關係只是維護表面正常,對雙方也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義。畢竟,雙方都無法承受擦槍走火導致雙邊關係完全破裂的後果。
因此,當下的中美關係呈現出十分矛盾的場景:雙方一方面在科技、經貿、人權等領域不斷過招,甚至軍事上也出現危險對峙,兩國關係似乎已走到破裂的邊緣;另一方面,雙方又不時放話,強調維護雙邊關係以及恢復高層交往的重要性。
矛盾歸矛盾,既然擦槍走火對中美雙方乃至整個亞太地區都是難以承受之重,雙方恢復高層交往也就是大勢所趨。從這個意義上說,布林肯今後幾周內訪華,以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11月赴美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值得各方期待。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