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看詩與遠方 內地年輕人為何要當「旅遊特種兵」?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日行3萬步、兩天兩夜不睡覺、一天輾轉十多個地點……如果不說是旅遊,恐怕會讓人以為這是哪支特種部隊在訓練。
「旅遊特種兵」一詞在內地社交平台上爆紅,它指最近在年輕人中流行的一種旅遊方式,用最短時間和最少費用來遊玩最多景點,像特種兵一樣挑戰身體極限。
內地年輕人為何選擇這種旅遊方式?是跟風效應,還是背後有現實原因?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旅遊像軍隊拉練

一名在安徽上大學的女生3月24日和朋友前往北京旅遊,週末短短的兩天,就打卡了南鑼鼓巷、鼓樓、故宮、雍和宮、天安門、頤和園、北海公園、天壇等一系列著名景點。為了趕時間和省錢,她星期五晚上在火車上過夜,星期六晚上為了等待天安門升旗,更是一夜未睡。

這名女生把行程照片發在抖音後,引起網友關注。有北京當地的網友說,自己都沒去過這麼多地方,還有人評論「這不是旅遊,是鐵人三項比賽」。

類似這名女生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他們把時間和金錢節省到極致,在網上曬出一張張令人瞠目的行程單、預算表,被冠以「旅遊特種兵」稱號。

對於旅行中的消費大項住宿,「特種兵」們有很多解決辦法。同樣在上個月底,一名到深圳遊玩的女生發文稱,自己在未消費的情況下於海底撈包間留宿了一晚。不少網友質疑她濫用餐廳的服務,事實上,很多年輕人都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分享夜宿餐廳的經驗,包括海底撈、麥當勞等。此外,還有人在廉價洗浴中心、網吧等場所過夜。

也有年輕遊客選擇在交通工具上過夜,甚至連火車臥鋪的錢也省去,選擇票價最低的硬座。有網友分享了從鄭州去西安火車上的景象,夜晚的硬座車廂裡,幾乎全是週末旅遊的大學生。

「特種兵式旅遊」在內地年輕人群體裡已成為普遍現象,同程旅行資料顯示,今年清明節假期,62%的00後遊客選擇在夜間出發奔赴目的地,三成00後遊客一天打卡超過四個景區。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也是景點相對密集、公共交通便利的城市,如北京、重慶、長沙、上海、南京等。

不少年輕人深夜仍在海底撈店外排隊。(北京青年報)

走馬觀花還是善用時間?

對於「旅遊特種兵」,線民評價不一。有人批評,這種走馬觀花的打卡式旅遊毫無意義「如果認真玩,光故宮就能玩兩三天,想不通這些人玩了個啥,在大門口拍張照片嗎?」有人指出,「特種兵」玩法流行起來後,景區、交通工具人流量激增,影響其他遊客的旅行體驗,聚集在餐廳和車站的夜宿者也給人帶來不佳觀感。還有人擔心他們的身體狀況,「兩天不睡覺爬泰山,萬一出事怎麼辦?」

也有網民認為,不應對年輕人的旅行方式過於苛責,「青春就是要飛揚,來場轟轟烈烈的旅行又怎麼了?」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去北京旅遊的女生,在接受未來網旗下「燃新聞」採訪時,反駁了對她「走馬觀花」的質疑:「整個旅程雖然很趕,但我們確實做了很多功課,也在認真體會每個景點的意義。很多人都評價說特種兵式旅遊太累,但其實我和好友都不覺得累,因為出去看世界帶來的幸福感已經超越了身體的勞累。」

對於「特種兵式旅遊」的新趨勢,一些地方也推出相應旅行配套,滿足年輕人需求。以山東為例,該省推出「高鐵環遊齊魯」套票,價格為399元人民幣,所包含的線路連接趵突泉、泰山、曲阜孔廟、青島海濱等多個景區。最近在社媒上以「淄博燒烤」爆紅的淄博市,還推出高鐵「燒烤專列」,遊客從濟南出發,最快40分鐘就可抵達該市品嘗特色燒烤。

一名在成都讀書的學生製作的旅行計劃,時間精確到分鐘,一天把廣元所有重要景點包括在內。(紅星新聞)

「特種兵式旅遊」背後原因

年輕人窮遊現象早已有之,行程緊湊的平價旅行團也是旅遊業界常態,但像「特種兵旅遊」這樣極端的方式,是近期才流行起來的,原因有多方面。

眼下內地年輕人獲取旅遊相關資訊,非常依賴社交媒體上他人的展示與推薦,一些網紅景點、網紅美食,都是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最先出圈。很多人是看到別人曬照片,自己也去打卡拍照,發佈到網上,又帶動更多人。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重展示、輕體驗」的情況出現,本應用心體會的旅行變成了走馬觀花式的完成任務,乃至包裝個人形象的社交資本。

小紅書上關於「特種兵式旅遊」的分享。(取材自紅星新聞)

不過,並非所有「旅遊特種兵」都這樣膚淺,對更多人來說,旅行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並且遠超以往。三年冠病疫情,中國長時間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動輒封控、核酸檢測,嚴重影響民眾出行,對本就充滿探索熱情的年輕人來說,造成的影響更大。「大學才四年,疫情佔三年」,封控期間,學生別說去旅行,連校門都難出去。因此,當疫情結束後,年輕人「報復式旅遊」的意願最為強烈,很多人想要一口氣把之前「失去的青春」補回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世界很大,錢包很小」。自疫情暴發以來,內地社會消費疲弱,大手大腳花錢的人少了,存錢的變多了。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資料顯示,去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萬億元,同比多增6.59萬億元。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21年,一項超2萬名受訪者參與的調查顯示,養老儲備日漸受到中國年輕一代(18歲至34歲)的重視,儲蓄率創下2018年以來的新高。其中,76%的年輕一代表示,增加儲蓄的原因在於「增加應急儲備」。

青年窮遊本屬正常現象,但和可以利用gap year(間隔年)長時間窮遊的發達國家同齡人相比,中國青年還多了層時間壓力。現實中,不僅畢業生忙著求職,就連在校生,也多利用學校假期考證或實習。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6%,其中,16歲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達18.1%。教育部的資料顯示,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同比增加82萬。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分析,就業市場的供需結構問題未能解決,此外,2022年、甚至2021年暫緩就業、考研落榜的學生也將加入就業大軍,預計今年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仍較大。

內地就業競爭壓力愈來愈大。(資料圖片)

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中

內地年輕人旅遊意願強烈,但又普遍缺乏時間和金錢,只好把自身體力用到極限,變身「特種兵」也就不足為奇了。

「旅遊特種兵」現象,反映了當代年輕人處在理想和現實夾縫中的微妙心態,既不想放棄「詩與遠方」,又得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它也是疫後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在現實經濟壓力下,民眾的消費意願即便有所恢復,消費能力也未必很快跟得上。今後,包括旅遊在內的更多領域,是否會出現相應的行業形態變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