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夕考察發展改革委 李克強「告別講話」傳遞的信號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2月23日,即將退休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考察。其中,李克強快要離開發展改革委時,面向鼓掌送行的發展改革委工作人員,所發表的簡短講話短片,連日來在內地社交媒體上流傳,被一些分析者視為李克強的告別講話。

短片中,李克強說「發展改革委是我們國家宏觀調控的主導部門,也是最重要的部門」,「希望大家牢牢記住,發展還是我們的第一要務,發展的動力還在於改革」,發展改革委「這五個字你們要掂量它的分量」,「委託於你們啦」,「要靠我們全國上下14億人的共同努力,你們是衝在前面的,受委託當攻堅手、主攻隊的」。

在官方媒體新華社的報道中,李克強此行還強調,「要繼續做發展的實幹家、改革的攻堅者」,「鞏固經濟增長企穩回升勢頭」,並提及去年為應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衝擊,「發展改革系統積極提對策、抓落實,為穩住經濟大盤發揮了重要作用」。

正如李克強所強調的,發展改革委是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的核心部門,其前身是在計劃經濟年代扮演集中領導角色的國家計劃委員會,後來隨着改革開放的啟動,計劃經濟體制不斷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發展改革委便應運而生。許多研究中國經濟增長的人都會同意,中央協調下的地方分權競爭是關鍵所在,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而發展改革委又是政府中的核心經濟部門。長期以來,發展改革委因為綜合性很強,地位重要,被不少人稱為「小國務院」。

李克強在退休前夕選擇去考察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說明他對於發展、改革和國家財政的高度重視。這其實也與他十年總理期間對發展、改革的反覆強調一脈相承。尤其是最近幾年以來,對內有經濟轉型、高增長難以為繼的壓力和疫情衝擊,對外有美國的遏制壓力和全球經濟發展困境,面對社會上不少人輕視經濟快速發展的觀念或不再把經濟發展視作核心工作的傾向,李克強一直呼籲「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着力辦好自己的事」,「凝心聚力抓發展、保民生」。

2022年4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分析經濟形勢。(新華社)

最突出的例子是去年3月、4月,由於當時疫情遍地開花,深圳、上海、北京相繼遭受疫情襲擾,上海甚至為此「靜默」長達兩個月,外加俄烏戰爭的影響,中國經濟遭遇超預期因素的衝擊,一度陷入多年未有的困境。在此情勢下,李克強馬不停蹄地召開會議,部署和協調應對措施。一個備受關注的節點是去年5月召開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目的是擺脱經濟困境,當時有超過萬人參加。最終,去年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面臨那麼大下行壓力的形勢下,還是取得正增長。

應該說,李克強反覆倡導的發展和改革,的確是中國自鄧小平啟動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總結,是支撐今天中國崛起、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基礎。正如去年6月《人民日報》在《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一文中所指出的,「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複雜國際形勢,我們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實幹,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頂住了壓力,打開了改革開放新局面」,「沒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形成的強大實力」,「我們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就不可能在世界大變局中開創新局、在世界亂局中化危為機」,「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多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走勢受到外界密切關注。(新華社)

關於這點,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說過:「中國在未來發展中會面臨不少問題,但絕不能因為有問題就放慢速度。從各國曆史經驗來看,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發展問題,發展快的時候有問題,但發展慢的時候問題通常會更多、更難解決,因為只有發展快的時候才可能創造更多資源、更具信心地解決問題。」

結合去年底疫情防控政策放開以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變化來看,拼經濟的信號已經非常明顯。在此形勢下,退休前夕李克強再度強調發展和改革,便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