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取消婚姻登記的原因?專家:人口負增長,房地產市場休克
生育取消婚姻登記限制,可以看做是某種形式上的「生育自由」。為解決當前我國人口負增長,結婚意願新低,離婚率新高等嚴峻問題,推動「生育自由化」有其內在的政策驅動動因。
從「婚姻自由」到「生育自由」,或許可以看做是社會文明的進步(新自由主義視角下),但需要擔心的是這種政策效果及以後的人口質量而非數量。畢竟選擇不生也是一種自由,況且人不僅需要「生」,還需要「育」。如果沒有社會保障體系的系統改善,我認為「生育自由化」在促進人口增長和保證人口質量方面效果非常有限。
在管控生育方面,中國有其獨特的政策。但是從限制生育到鼓勵生育,用了四十多年的時間。可以說,在獨生子女政策下,人是極度沒有生育自由的。獨生子女政策與房產限購政策,一家只能生一個與一家只能買一套房,很大程度上有點相似之處,都是一種需求側的管制,以匹配有限的資源。而這幾年,獨生子女政策放寬直到取消,與現在大部分城市放鬆、取消限購是一樣的道理,都是變革束縛需求的政策障礙,以釋放生娃和買房的需求。
然而這些政策放鬆都沒取得明顯的效果,該不生娃的還是不生娃,該不買房的還是不買房。眼看着人口進入歷史罕見的負增長,房地產兩年了還是這樣死氣沉沉。我們知道,人口增長模型是指數級的,意味着減少也是指數級的,如果不能及時挽回跌勢,後面的人口穩定成本會愈來愈高。房地產也是一個道理,因為房地產的背後是債務,債務膨脹與房價上漲之間形成正反饋螺旋,導致房價也是指數級的——如果房價不能及時穩住,下跌也是指數級加速的,日本就是個例子。
生娃和買房很明顯不是兩個獨立的事件,而是緊密相關。人口增加是導致住房需求的主要變量。如果人們都沒有生娃意願了,房地產需求自然也會下降。所以這些年,這兩大政策的放鬆手段平行出台,幾乎同一個節奏,也就不難解釋了。但人口是長期變量,房地產是中短期變量。這說明中國的長期問題已經在短期內集中顯現,人口周期低谷疊加房地產周期低估,就不要奢望周期性力量的反彈了。
所以現在只能靠政策的「強心劑」來刺激生育和房地產市場的活力。各地方政府已經使出渾身解數,可謂五花八門,企圖重新激活「休克」的房地產市場。網上甚至出現了某地公務員「惡意不買房」罪過的小作文。同樣,為了刺激生育,各地政府也想出了各種招數,政策上已經完全放開生育,很多省市明文規定對二胎三胎進行補貼,近日四川省出台的「生育不受婚姻登記限制」的政策,甚至還有傳言有些地方禁止流產手術等。這些都算是生育市場的「供給側改革」。
所有這些動作都是為了鼓勵人生育。生娃是有成本和門檻的,結婚就是其中一個門檻。結婚又是有成本的,彩禮、房子、車子、穩定的工作等,這個門檻並不低。因此,要想生娃,一般來說必須過結婚這個門檻,這相當於增加了財務和制度成本。取消婚姻登記,相當於取消了一重門檻,降低了生育成本,在理論上可以提高年輕人生育的積極性。
這意味着,在新中國剛成立初期實現了「婚姻自由」後,現在又實現了「生育自由」。一是生育數量的自由,過去是獨生子女政策,後來是放開二胎,現在是全部放開。二是生育不再受婚姻限制,在一些發達國家其實早就有,當然這在很多地方遭到宗教譴責。現在,為了挽回人口負增長頹勢,政府正在推動一場「生育自由化」運動,估計很快其它地方都會仿效四川這個做法。那麼「生育自由化」從經濟學上來說是福利改進,還是福利損失?這個問題很難簡單的回答。
婚姻制度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制度,結婚生子也是一個古老的傳統,這種人類上千年進化出的制度並非沒有道理。一方面,婚姻通過管制「性資源」的分配維護社會穩定,防止向少部分人過度集中引發社會問題——一個到處都是單身漢、流浪漢的社會肯定不會和諧穩定。
另一方面,婚姻形成的家庭體系也有利於社會穩定管理,婚姻和家庭基礎上的生育,可以有較好的育兒條件和環境,能有效的保證孩子的教育和身心成長。如果「生育自由」只管生不管養,那麼兒童教育問題,青少年問題就會成為社會的重大頑疾。
這就是我的觀點,「生育自由化」固然可能在短期內通過降低生育門檻來提高人口出生率(這只是可能),但如果在婚姻家庭保障缺失的情況下,社會在生育方面的保障跟不上,令人擔憂的就是會出現愈來愈多的兒童和青少年教育問題,這會嚴重影響到國家的人口素質。因此,建議借鑒已經實現「生育自由」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的經驗,並吸取他們的教訓,為生育自由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教育體系,以推動中國的人口高質量發展。
另一種深層次的擔心是,在男女數量不平衡和財富差距愈來愈大的情況下,生育自由會讓本就結構性稀缺的「生育資源」過度向富人集中,造成愈來愈多的女性選擇做從富人換取物質保障的單親媽媽,也不願意與貧窮的年輕小伙結婚。自由化的不良後果之一就是兩極分化,這個擔心看似杞人憂天,其實或許也是不無道理。看看當前高的離譜的離婚率和富豪們的「三妻四妾」現象,通過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強制分配性資源以維護社會穩定的古老做法,在生育自由化和婚姻虛無化之後也可能會愈來愈難。
本文獲西京研究院授權發布。作者為西京研究院創始院長趙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