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新冠感染急增 最重要三件事:消除恐慌、藥品供應、保護老弱
過去一周,中國內地的新冠感染人數急劇增加,其速度超乎許多人的預期。從過去病毒清零政策下社會面陽性人員比較少,到如今防疫政策轉變後陽性人員暴增,變化之快,讓人不能不去感嘆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力之強和病毒清零政策的落實困難。
筆者認識的人當中,已經有不少人感染,其中尤以在北京的同事、朋友居多。一些朋友全家都相繼感染。最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馮子健說的「最終我們可能80%到90%的人都會經歷感染」,目前來看,並非虛言,區別只是遲早遲晚。
那些筆者認識的已感染的人,基本上都是有症狀,出現高燒、疼痛,但一般的確如鍾南山院士所說的「絕大部分在7到10天完全恢復」,暫時未曾聽說明顯的後遺症。這說明奧密克戎變異株確實不再像三年前的新冠病毒那麼可怕,毒性明顯減弱。當然,正如鍾南山院士所判斷的,「沒有人說一定會減弱,但我們要遵循最普遍規律去思考問題和決策」。考慮到病毒毒性的明顯減弱、疫苗的普及和治療藥物的出現,嚴防死守對於經濟民生的副作用和衝擊,平穩有序開放是必然選擇。
目前內地感染人數暴增,是終究要經歷的階段。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的研判,上海本次疫情的高峰可能會在一個月內到來,要整體度過這次疫情,可能需要3-6個月時間。鍾南山院士及其團隊專家同樣表示,根據團隊模型測算,預計廣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會在明年一月中上旬到二月中期到來,三月份中上旬進入平穩階段,樂觀估計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
從香港、台灣等海外地區的經驗來看,張文宏醫生和鍾南山院士的研判是有道理。內地肯定能度過疫情,社會同樣會陸續恢復正常,只是時間問題。現在的關鍵是,能否讓內地度過疫情的過程更加平穩有序,能否儘可能降低代價。而要做到這一點,至少有三件事迫在眉睫。
第一,需要繼續消除社會層面的恐慌心理。從連日來全民搶購退燒止痛藥和連花清瘟來看,從多地發熱門診就診量快速上升來看,擔憂和恐懼心理仍然在一定範圍是存在的。若不能有效消除民眾的恐慌心理,那勢必加劇藥物搶購現象,擠佔本該預留給病毒下脆弱人群的有限而又寶貴的醫療資源。
第二,增加治療藥物和退燒止痛藥的供應。治療藥物主要是治療重症,退燒止痛藥主要是減輕那些有明顯症狀的普通感染者的痛苦。過去幾天,退燒止痛藥在內地一價難求,許多藥店門前都排滿了買藥的人,除了因為民眾的恐慌心理之外,亦是因為藥物供應不足。儘管有許多人感染後不需要藥物同樣能自愈,但退燒止痛藥確實有助於幫助那些症狀比較重的人早日康復。從目前市場急速攀升的需求來看,預計要不了多久,退燒止痛藥應該不再緊缺。這裏尤其要建議的是,對於那些比較稀缺而又昂貴的新冠特效藥,內地社會應該想辦法留給最需要的重症人群。
第三,為有基礎疾病的老弱人群建立保護機制。這是過去一年筆者不厭其煩所呼籲的重點。能不能保護好有基礎疾病的老弱人群,儘可能降低死亡率,既關乎道義和倫理,又直接影響中國內地防疫的整體成績。
現代社會一個重要的道義基礎是儘可能去保護老弱人群,而非讓他們成為犧牲品。海外不少國家和地區疫情爆發期間造成的大量老人死亡,是非常不應該的慘痛教訓。過去三年中國對病毒嚴防死守,最大的正當性便是低重症率低死亡率。如今中國在病毒毒性明顯減弱的背景下決定轉變防疫策略,固然是大勢所趨,但同樣面臨保護疫情下脆弱人群的挑戰。
不可否認,今天新冠病毒不再可怕,消除民眾恐慌至關重要,但過低估計風險並不應該。中國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口為數眾多,其中不少尚未充分接種疫苗,他們是脆弱人群。若不能有效保護他們,一旦出現超出民眾接受範圍的死亡率,容易引起民意反彈。當然,若他們最終基本都平安健康,純是虛驚一場,那自然是皆大歡喜的結果。但凡事應防患於未然,保護脆弱人群越充分,走出疫情就越有底氣。
目前內地新冠感染人數急劇增加是開放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相信內地終究會走出疫情,重新對世界開放,重新恢復正常生活。然而越是這樣的時候,為了不留或者少留遺憾,如生物學家饒毅所說「撤退需要有序」,保護脆弱人群便顯得極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