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姍姍與她的核酸帝國
這兩天,一名叫張姍姍的女子火遍中國全網。引起網民議論的,是張姍姍旗下的核酸帝國,及這個帝國背後盤根交錯的官商利益鏈。
話說張姍姍一開始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是因為甘肅省省會蘭州近日發出的一則「核酸檢測錯誤」通報。
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11月25日通報,當局在根據核酸檢測結果轉運陽性感染者時,發現有個別待轉運群眾的健康碼顯示核酸檢測陰性。事後調查發現,承包蘭州核酸檢測業務的機構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以下稱「蘭州華曦」)工作人員誤將個別異常人員名單錄入陰性人員信息包後上傳健康碼。
通報發佈後,蘭州華曦這家公司引起了中國網民關注。根據公開信息,蘭州華曦成立於今年8月8日,註冊資金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由深圳市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核子基因」)全資控股。
張姍姍與核子基因
有網民質疑,蘭州華曦剛成立三個月,是如何接到蘭州的核酸業務?更匪夷所思的是,該公司監事張姍姍,也同時在中國另外34家核酸檢測公司擔任監事,而且這些公司遍佈廣東、上海、北京、天津、福建、安徽等多個省市,可說幾乎全中國的核酸檢測都與她有關係。
若再進一步追溯,這些公司最終都指向同一家母公司——核子基因。天眼查App顯示,核子基因成立於2012年4月,總部設於深圳,法定代表人為張核子,註冊資本為3707萬元。核子基因原本主營基因檢測業務,從2020年2月起,核子基因先後為濟南、深圳等地提供核酸檢測服務。
得益於中國的「動態清零」防疫方針推動了核酸檢測需求,核子基因近兩年來快速擴張,在中國各地成立多家實驗室。尤其在近半年內,核子基因就成立了10多家實驗室,包括6月在廣西南寧、8月在甘肅蘭州、9月在北京和安徽合肥、10月在福建泉州、廈門、遼寧大連等地成立了八家、11月在青海西寧。截至目前,核子基因已成立37家從事核酸檢測業務的公司。
有網民戲稱:「她(張姍姍)的公司在哪裏,哪裏就會發生疫情,接著就會全員核酸。」
有關張姍姍和核子基因的信息條,星期一(11月28日)晚登上微博熱搜榜榜首;截至星期二,閱讀量總計已多達10多億。
屢次出事屢次中標
中國網民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主要是因為核子基因提供的服務品質,與它迅速擴張的業務並不匹配,核子基因旗下的檢測實驗室並不是首次出具錯誤的核酸檢測結果,它還曾因為涉嫌謊報檢測結果而惹上官司。
河北省邢台市衛健委2021年1月7日曾通報隆堯縣的核酸檢測結果謊報事件,當時承擔該縣檢測任務的正是核子基因旗下的濟南華曦醫學檢驗有限公司(下稱「濟南華曦」)。
事後,濟南華曦被下令暫停營業,隆堯縣衛健局也在2021年10月以「服務合同糾紛」為由將濟南華曦告上法庭。
而這還不是濟南華曦第一次出事。早在2020年,濟南華曦就曾因未將感染性醫療廢物置於專用包裝物內,被警告和罰款。
據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梳理,自2020年起,核子基因旗下檢測公司被衛生機構通報違規達10次,違規內容包括「謊報檢測結果」「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開展核酸採樣工作」「核酸檢測報告審核人與實際審核人不符」等。
吊詭的是,這樣的記錄並未阻礙核子基因繼續擴大其商業版圖。據南方網報道,在河北省鬧出謊報事件後,濟南華曦同年8月標得山東大學的核酸檢測項目,為大學教職工、醫務員工、學生進行核酸檢測,中標價為13萬8000元;去年10月、今年1月、7月濟南華曦又三次得標該校檢測項目。
南方網拿到的一份核子基因加盟資料顯示,從2020年3月到9月,該公司核酸檢測業務營業額達到4.5億元,超過100位合作代理商獲得的利潤達100萬元以上。單單在今年,核子基因就成立了14家核酸檢測公司。
屢次出事,卻沒被監管機構調查、要求整改,商業版圖還越做越大,不少中國網民因此質疑,這背後是否存在檢測企業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輸送,借疫情大肆漁利。他們還質疑,如果這些企業為了利益,刻意通報假陽性,營造出疫情很嚴重的假像,那中國疫情還會有結束的一天嗎?「把下雨的權力交給賣雨傘的人,雨還會停嗎?」
在這樣的背景下,張姍姍又是核子基因旗下多家核酸檢測公司的監事,自然成為輿論的焦點。
《人民日報》星期二(11月29日)就核酸檢測亂象發表評論文章稱,核酸檢測結果是中國決定疫情防控措施最直接、最基礎、最關鍵的科學依據。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一批第三方核酸檢測公司應運而生,在為疫情防控提供檢測支撐的同時,此起彼伏的核酸檢測也亂象叢生。
文章列舉了去年1月至今年11月期間發生的多起核酸造假案件,批評這些案件不僅增加疫情防控的阻力和難度,也嚴重消減了核酸檢測在公眾心中的公信力。文章強調,「核酸檢測亂象社會公眾反映強烈,已經到了非重典不能止亂的時候了!」
上述評論文章星期二下午已無法搜索到。
核子基因或張姍姍本人截至星期二並未出面回應。核子基因公司總部所在的深圳市南山區衛生健康局人員則回應媒體稱,當地政府對核酸檢測實驗室的監管非常嚴格,24小時有專員駐點進行全流程的監督。一旦發現問題,會立即要求整改。
不過,中國網民仍認為,單有監督不足以解決問題,官方不僅應該關閉核子基因,還應設立國有企業主導核酸檢測產業,並由國家直接監督管理。
張姍姍、張核子和張蘊鈺
核酸檢測企業監管的話題引發熱議後,各種傳言也隨之而生。其中,11月28日流傳的一張網絡爆料截圖,指張核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衛戍區原裝備部部長張旅天之子、中國第一任核司令張蘊鈺將軍之孫;張姍姍為張核子之女。也就是說,張姍姍和張核子都是將軍後人。
不過,張旅天28日已即時出面闢謠,指上述說法是「假消息」,並稱自己已報警,同時也尋求向中國網信辦反映,以處理網絡謠言。
事實上,也沒有證據證明張姍姍和張核子是父女關係。
近三年來,核酸檢測已近乎成了中國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為了實現冠病「清零」,中國官方透過大規模和頻繁的核酸檢測與封城來遏制疫情擴散。在疫情爆發初期,這一方法取得了成功,但隨著新冠病毒持續變種,病毒致病能力雖然逐漸減弱,傳播能力卻大大增強,透過檢測和封城來壓制疫情已難以見效,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已開放防控措施,讓社會與經濟復常,只有中國仍在堅持「清零」。
中國不少民眾目前已進入一種防疫疲勞階段:對看不見盡頭的核酸檢測和社區封控越來越感不耐煩、甚至厭惡,並開始質疑嚴格防疫的正當性和科學性。
在中國官方的宣傳下,核酸檢測的目的是為了找出感染者進行隔離、保護整體社區健康,不讓新冠病毒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現實卻同時存在另外一面:核酸檢測變成一門大生意,相關公司不管業務水平如何,賺取暴利,越開越多。地方財政由於越來越吃緊,有者一度要求民眾自費檢測,也就是說,官家的錢刮完了,輪到民眾貢獻。
這次廣受質疑的「壟斷式」核酸企業,以及有關的紅色背景謠言,反映的更多是許多中國民眾已厭倦了自己被當成韭菜收割的心情。
本文獲新加坡《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