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對李強的評價不該停留在上海疫情

撰文:泉野
出版:更新:

中共二十大已經結束,產生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其中常委層級四下四上,尤為引人關注的是新常委中排序第二的李強,現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之所以備受關注,一方面是其大概率將接任總理職務,為僅次於習近平之後的中共二號政治人物;另一方面則是其治下的上海,在今年上半年因為期三個月的疫情封控所遭遇的民意和輿情沸騰。

現年63歲的李強是浙江瑞安人,在擔任上海市委書記之前,曾長期在浙江任職,2002年至2003年,李強擔任浙江省温州市委書記,温州是中國民營經濟高度發達的地方,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温州以及浙江多地,率先打破條條框框,大膽闖、大膽試,改革開放初期的「四允許」,也即允許農民經商、允許從事長途販運、允許開放城鄉市場、允許多渠道競爭,就是最早起自隸屬於浙江的義烏。李強在接受傳媒採訪和公開講話中,也多次談到温州的重商文化,以及浙江的草根經濟、創業文化和開放誠信。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進入常委序列,排名第二。(01直播截圖)

2004年,李強從温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調任浙江省委秘書長,及至2012年才離開秘書長職位,先後擔任浙江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一直到浙江省長。2016年從浙江省長任上調至江蘇,擔任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2017年十九大上,李強躋身政治局委員,並擔任上海市委書記,直至二十大進入政治局常委序列,成為正國級領導人。

從擔任政治高地上海市委書記開始,李強就開始被貼上「習近平大管家」的標籤,此標籤源於其在擔任浙江省委秘書長期間,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正是習近平。2002年至2007年,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長達五年時間裏,李強一直是秘書長。

《香港01》記者在詢問浙江有關人士對於李強的評價時,受訪者大多會提到兩點:其一是穩,因為長期擔任秘書長,所以行事作風比較沉穩、中規中矩;其二是因長期在沿海地區任職,故對待民營企業家和各項改革,都相對開放。

浙江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象徵。圖為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新華社)

內地傳媒財新早年採訪李強的文章近期在網絡熱傳,從中似乎也印證了上述兩點。比如針對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問題,李強說:「如果要問下一步浙江的民營經濟怎麼樣,就要去看經濟的主體——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們,是不是還很活躍,是不是依然還很有創造力。哪怕是他現在蟄伏一時,受到一些打擊,但都不要過於擔心,只要浙商精神還在,闖勁還在,我們就不怕。」他稱讚浙商的創業精神,「在十分艱苦的環境裏闖出來的,什麼也不怕,哪裏也敢闖,所以在市場經濟中『一遇雨露就發芽,一見陽光就燦爛』」,「他們不怕辛苦,不怕利薄、不怕人家瞧不起」,「這種企業家精神,支撐着浙江民營經濟蓬蓬勃勃地發展」。

再如談及政府與市場關係時,李強特別提到了「三隻手」,即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社會自治之手。他說,不光要充分發揮市場這隻「無形之手」的決定性作用,還要讓政府這隻「有形之手」更加有效,使社會這隻「自治之手」更加完善。他認為治理能力現代化包括三條,即政府有限、有為、有效,「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活力轉化為市場活力、社會活力,需要政府更有活力,這要從政府自身改革做起,做到有限、有為、有效」。

不同於浙江有關人士的評價,親歷過上海疫情的上海本地受訪者,在接受《香港01》記者採訪時,對李強晉升排名第二的常委則大多表示不理解。這一類的疑惑具有某種程度的普遍性,畢竟像上海這樣超大型的國際都市封控長達三個月,無論如何都不會給當地的人們帶來好感,不少人的心理陰霾至今還在,尤其是期間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不僅讓上海本地民眾民怨沸騰,也的確對中國經濟和社會整體預期和心理造成巨大衝擊。

上海疫情期間,有當地港人回港避疫。(李澤彤攝)

對李強的評價,是否應該停留在上海疫情這一個點上?畢竟同樣客觀存在的,是在大規模封控前,上海一直是精準防疫的模範生,這也是有目共睹的成績。真正該追問和反思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三年,中國各地防疫如何才能走出動輒封城、靜默的路徑依賴?如何真正做到精準防疫而非用講政治壓倒講科學?畢竟在大規模封控這樣的非常態下,不管是上海還是北京,亦或是今年年初同樣遭遇第五波疫情的香港,都很難面面俱到。

2014年,時任浙江省長李強在首屆世界網路大會上的主旨演講中,特別談到了當時浙江面對的「成長的煩惱」——「浙江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這幾年我們的經濟發展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根子在於我們的經濟以傳統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主要表現在五個過多的依賴,過多的依賴低端產業,過多的依賴資源要素消耗,過多的依賴低成本的勞動力,過多的依賴傳統的商業模式,過多的依賴低小散的企業。」彼時,李強將排解煩惱的藥方鎖定於以網路為核心的訊息經濟。

八年後的今天,中國面對的內外環境已經全然不同於2014年,李強也從浙江省長晉升為中共二號政治人物,對今天的李強和中國來說,無疑有了新的「成長的煩惱」,那就是在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下,如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誠如二十大報告所言,「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如何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能動性,如何提供穩預期、穩信心的源頭活水,如何讓「發展是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落到實處,考驗着新一屆領導班子,尤其考驗着候任總理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