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俄羅斯戰場遇挫,中國失算? 中國在拉開距離?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中美關係做出最新推斷:眼見中俄「不封頂」關係效益遠不如預期,在中共二十大之後,中國將「適度往美國傾斜」。

根據香港《南華早報》10月4日發自紐約的報道,基辛格在紐約的亞洲協會活動上還說,「習近平給了普京一張空白支票」,「他一定是認為(俄羅斯的)侵略會取得勝利。他迫切需要重新校準(recalibrate)。」

這篇題為《基辛格:失算靠向俄羅斯後,習近平可能「重新校準」》的報道說,基辛格認為,習近平幾乎認定普京在2月24日發動俄軍入侵烏克蘭將取得勝利,但戰事暴露俄軍深層弱點,習近平現在要避免西方陣營群起對抗俄羅斯的情況發生在中國身上,這有可能在中國國內引起議論。

99歲高齡的基辛格在上世紀70年代在促成中美破冰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被中國國家領導人和高官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到訪中國經常受到高規格接待。

有別於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西方政客或專家學者,像基辛格這樣一位友中的元老級外交老手對中國在俄烏戰局中的處境所做評估,應是客觀的。

2022年9月19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紐約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外交部)

基辛格:俄羅斯在某種程度上已輸掉戰爭

事實上,基辛格在俄烏問題上不止一次批評美國。他9月30日向美國智庫外國關係委員會發表講話時再指美國在蘇聯解體後,試圖將烏克蘭納入北約並不明智。但基辛格也不認同普京以此為理由,透過突襲把烏克蘭重新納入俄方勢力範圍內。他甚至認為,俄羅斯已「輸掉戰爭」。

基辛格說:「俄羅斯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因為這場戰爭顯示俄羅斯用常規攻擊威脅歐洲的能量已明顯不在了。」

在基辛格發表上述講話之前,西方媒體從中俄領導人最近一次互動,以及中方對俄羅斯用公投正式吞併烏克蘭境內四個佔領區的反應發文揣測,隨著俄羅斯在戰場上節節失利,中國的處境愈加尷尬,北京正設法在烏克蘭問題上與俄羅斯拉開距離。

普京和習近平趁在烏茲別克舉行上合組織峰會之便會面,好些西方媒體留意到,普京在會後承認,中方對烏克蘭戰爭有「疑問和關切」,而中方會後發表的聲明隻字未提烏克蘭局勢,也不提北約威脅,僅籠統表示中方願同俄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給予有力支持。相比之下,普京則明確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北京在拉開距離?

美國《外交學者》雜誌一篇評論文章說,根據中方新聞稿,習近平在與普京於2月間和6月間的兩次通話中,都明確提到烏克蘭問題,到了9月的實體會面,中方在聲明中已完全不提烏克蘭局勢。文章將之解讀為,俄羅斯願意在台灣問題,這個中國的核心利益上公開挺北京,但中國並沒有在烏克蘭問題上給予俄羅斯相應的支持。

據美國之音報道,在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訪問俄羅斯期間,雙方對烏克蘭局勢的表述也有不同。

據俄國下議院發佈的新聞稿,栗戰書說,「在涉及俄方切身利益的問題上,中國理解並支持俄羅斯,尤其是烏克蘭局勢」。不過,在中國官方及新華社發佈的內容中,僅寫道「中方願繼續同俄方一道,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沒有提到烏克蘭。

報道說,有分析人士評估,普京公開承認中方對烏克蘭戰爭有「疑問和關切」應該不是自願的,而是因為中方不滿俄方發表關於栗戰書談話的新聞稿,而要求俄方表達中方對戰爭感不安的立場。

美國前國家安全委員會歐洲事務高級主任、美國佐治城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庫普坎(Charles Kupchan)認為,與烏克蘭戰爭初期的表現相比,北京有點後縮了。

庫普坎說,在烏茲別克以及中國媒體上看到的跡象顯示,中國正在與普京保持距離,因為俄羅斯在戰爭中打得並不順利。

「我確實認為北京正在悄悄地、微妙地在自己與烏克蘭戰爭之間拉開距離。」

艱難的平衡術

俄羅斯上周正式吞併烏克蘭境內盧甘斯克、頓涅茨克、赫爾松、紮波羅熱四個地區,中國並未批評俄羅斯,與俄羅斯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時的反應一樣。中國外交部只稱,「始終主張各國的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

美國和阿爾巴尼亞隨後起草並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一項決議草案呼籲所有國家、國際組織和機構不要承認俄羅斯的吞併聲明。因為俄羅斯否決,草案未能通過,中國與巴西、印度等國都投棄權票。儘管如此,一般相信,中國不會明確支持俄羅斯的公投,因為這將損害中國自身的領土主張。

BBC中文網報道,美國巴克內爾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朱志群分析稱,中國政府在俄烏戰爭這個棘手問題上試圖兩面討好,鑒於當前中俄關係的重要性,中國不會站出來公開反對公投,但這也並不代表中國支持或承認這次公投。

朱志群說,「中國不會公開反對,以給俄羅斯和普京面子。但中國是有底線的,並不會完全站在俄羅斯一邊,特別是入侵烏克蘭及通過公投吞併部分烏克蘭領土。」

俄烏戰事開打七個月來,中國至今沒有公開譴責俄羅斯,兩國還在太平洋水域展開聯合巡邏,中國在莫斯科受經濟制裁後,還成了俄方能源和貨品的主要出口市場,但北京至今也沒有與莫斯科簽署新的經濟協議,美國也證實,中國至今未在戰事中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持。

美國之音引述歐亞集團全球宏觀地緣政治資深分析員韋恩(Ali Wyne)說,中國正試圖在俄羅斯、西方以及自身利益,這「三難」之間維持平衡。

韋恩認為,要同時實現這三個目標很難,而且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中國就越難維持這種平衡。他說,中國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試圖「蒙混過關」,希望戰爭早點結束。

中國輿論親俄聲音趨弱?

《外交學者》9月21日刊登作者署名為穆春山(Mu Chunshan,音譯)的文章稱,過去七個月來,中國國內輿論對烏克蘭戰爭的質疑聲已經增強。

穆春山說,戰爭開打初期,中國官方電視台邀請不少專家分析俄烏局勢,好些人公開評斷俄羅斯鐵定打勝仗,但這些聲音已逐漸消失,反而是近幾個月,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出現越來越多反對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聲音。穆春山說,甚至有網民說,俄羅斯的併吞公投,讓他們想起當年的外蒙古獨立公投。

穆春山認為,親俄聲音的減弱,顯示一些過去支持俄羅斯的中國人看到戰局正在惡化。

穆春山說,他很多的媒體朋友起初都對俄羅斯戰勝烏克蘭持樂觀態度,但是現在他們在思考如果俄軍落敗,對中國可能帶來的影響。「這種變化不僅與戰場形勢有關,也與中國媒體乃至中國官員對俄羅斯未來的判斷,態度更加謹慎有關。」

雖然北京處境尷尬,但外界一般相信,因俄羅斯是中國聯手制美的重要夥伴,除非普京真的動用核武,否則中國不可能拋棄俄羅斯。不過,戰事拖得越久,中國的平衡術就更難駕馭。或許讓北京更苦惱的是,它嘗試在中俄關係和普京發動烏克蘭戰爭的行徑之間打造一道防火牆,但至今成效並不顯著。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