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考量 九次公開表達不造車
3月28日,中國科技企業巨頭華為舉行了2021年年報發布會,對公司過去一年來的業績進行了披露。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年報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重申了「華為不造車」,表示華為要用積累三十多年的技術與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這已是2019年以來,華為官方至少第九次公開表達了此類觀點。
對於已經衝在了全球訊息和通訊技術最前沿的華為來說,在美國多重打壓之下如何脱困而出,是很多人在等待的答案。
早在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2019年,華為就提出了「1+8+N」的全場景戰略,其中「1」指手機,「8」包括大屏、音箱、手錶、車機、耳機、平板等8種終端,「N」泛指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能出行各大板塊的延伸業務。
在這個生態中,鴻蒙系統是基礎。2021年,鴻蒙系統已正式登陸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應用,當年底鴻蒙設備總量達3.35億台,其中搭載Harmony OS的華為設備數超過2.2億,2021年新增鴻蒙智聯產品發貨量1.15億台。
不過,想要搭建生態,華為尚需找到更多領域的合作伙伴。中國車市已由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智能網聯被認為是跳出競爭困境的新利潤極。華為在2019年5月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為其最年輕的事業群,也承載着華為新增長點的重任。當下,華為已經構建了七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車零部件。
自2019年以來,關於華為到底會不會殺入汽車行業、會不會造車的猜測和傳言就一直是行業內的一大熱點。2021年4月17日,北汽旗下新能源品牌極狐搭載華為HI(Huawei Inside)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落地的首款量產車型阿爾法S上市,更是加深了公眾對華為會不會自己造車的猜測。
在過去三年中,華為已多次強調公司不會下場造車。有媒體統計稱,至2021年底,華為通過任正非、輪值董事長、內部文件等多種途徑,已8次表示不會造車。
公開報道顯示,任正非在2019年1月曾表示:華為永遠不造車。同年5月,任正非再發聲,稱「華為不會隨便切換軌道」。同年10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再次否認造車事宜。
在2020年9月的北京車展上,華為首次曝光了其智能汽車零部件佈局,並對外強調了「華為不造車」,而是要做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供應商。
同年11月25日,一份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簽發的華為經營管理團隊(EMT)文件——《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在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出,重申了華為不造車的理念。從文件中「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的表述來看,華為當時內部主張造車的高層或不在少數。
2021年4月12日,在華為第18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這個決策從2018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
一個月後,華為集團官方賬號發布「關於華為不造車的聲明」;2021年底,餘承東又在華為冬季旗艦發布會上再次重申「華為不會造車」。
汽車產業是當今世界製造業第一大產業,僅中國市場即以萬億人民幣計,整個產業鏈更是以十萬億計。目前,全球汽車產業正處於向電氣化、智能化轉型的時期,也是後來者切入市場的極佳機會。
在科技公司中,「全棧」向來是華為的優勢。目前,華為已初步具備「幫助車企造好車」的全棧智能能力,涉及晶片、操作系統、語音、地圖、雲計算、大數據、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甚至包括未來軟件的迭代升級和雲端數據訓練。
基於「備胎計劃」,華為當下已佈局有鴻蒙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可構建汽車整個座艙生態,雖然華為一再重申不造車,但智能汽車業務領域在華為業務佈局中的權重日益上升已不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