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撕裂」中國民間輿論場
儘管已經展開兩輪談判,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俄烏雙方在核心問題上仍未達成共識,這意味着戰爭將繼續向縱深發展。
最新的消息顯示,俄軍在各線戰場都在持續推進,並基本完成對基輔的合圍,烏軍方面則似乎仍保有一定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未來隨着俄軍在基輔外圍完成集結,這場可以預料的殘酷的城市爭奪戰,無疑將成為俄烏兩軍迄今為止面臨的最大考驗。
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訊息網絡,俄烏戰爭正在被全世界「圍觀」,那些或真或假的消息碎片充斥在網路上,供不同傾向的人盡情地各取所需。
圍繞這場衝突,中國的網民群體正在急劇分裂,於現實環境下的俄烏駁火之外,也許構成了虛擬世界中的另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固然沒有硝煙,但仍可能切實地撕裂着中國輿論場。
與西方世界異口同聲譴責俄羅斯不同,中國的網路上有不少同情、支持莫斯科的聲音。相較於中國政府在此事上中立、克制的態度,這些聲音通常走得更遠。
一方面,他們在評斷俄烏衝突上與中國政府的邏輯保持一致,即「烏克蘭問題有着複雜和特殊的歷史經緯,理解俄方在安全問題上的合理關切」;另一方面,他們在情感上堅定地支持俄羅斯,與同受西方世界長期擠壓的莫斯科共情。
有報道說,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唯一授權的中國官方電商平台近幾日被中國消費者買空。在普通民眾眼中,將俄羅斯視為「戰友」的心態可見一斑。
當然,與此針鋒相對的聲音同樣聲勢浩大。
這些聲音與西方國家的主流輿論共振,努力在中國形成抨擊俄羅斯的堅強側翼。他們通常高呼「反戰」,認為戰爭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被允許的。
這一部分網民大多不太在意「歷史經緯」,因他們似乎嫌之過於「冷血」。他們相信西方世界的制裁大棒上鐫刻着正義二字,莫斯科動輒用武,正站在文明的對面。
這場嘈雜的對壘隨着俄烏交戰愈演愈烈,即便雙方停火,大概也不會隨之結束。
而如果細心觀察,還可以發現,這兩股不同的聲音背後,還有着鮮明的意識形態印跡,前者常常偏「左」,後者一貫向「右」。
不同人群對意識形態的偏好主導了中國輿論場的基本生態,不論是國際事件還是國內事務,類似的爭吵無處不在。
對於輿論建設而言,這種無日無之的交鋒撕扯着一些歸於和諧的願景。在某些時候,的確激化了內部矛盾,並且有從線上向線下蔓延的風險。
但換個角度看,這樣勢均力敵的爭吵何嘗不是中國輿論場充滿活力的表現,至少比起只能隨着一種聲音起舞,要好上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