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從胡錦濤的「三個自信」到習近平的「五個自信」

撰文:蘇天澤
出版:更新:

近期,隨着習近平多次表示要「堅定歷史自信」,「歷史自信」這一政治新詞正在成為中國政治輿論領域的新熱點。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在內不少中國官媒都在就「歷史自信」進行新的闡發論述。此前,在《習近平密集強調歷史自信 「五個自信」呼之欲出》,一文中就已提出,中共由強調「四個自信」到推出「五個自信」的未來可能。

從中國今天的輿論氛圍看,在今年秋天中共二十大召開時,「歷史自信」很有可能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起,正式進入中共的思想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獲得新擴展。回顧「五個自信」逐漸形成的歷史過程,人們應該可以很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

中共關於「自信」的論述從胡錦濤時代開始,2002年胡錦濤與江澤民進行權力交接時,江澤民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找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賦予民族復興新的強大生機」,並強調對這條道路「充滿信心」。這是中共在代表大會文件中,第一次表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雖然「道路自信」四個字還沒有提出來,但中共已經相信「找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為什麼在2002年胡錦濤上台執政時,中共開始初步確立對自身道路的自信?答案自然與當時中國社會的發展狀況密切相關。2002年時,中國改革開放已進入24個年頭,24年間中共克服國內一系列改革難題和由六四引起的國際制裁以及亞洲金融危機,建立起市場經濟體制,成功加入WTO,中國經濟實現飛速發展,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10多億中國人民初步告別極端貧窮,中國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有突出的發展成就做後盾,中共對自身的道路選擇越來越自信,可謂水到渠成。2002年胡温執政後,中國經濟開始騰飛,2003年至2007年經濟增長率連續5年超過10%,中國開始走向富裕。在此背景下,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開時,胡錦濤第一次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巨大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為「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強調「全黨同志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髮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共關於道路自信與理論自信的雛形,開始形成。

胡錦濤時代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逐漸形成三個自信,圖為2008年10月24日,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新華社)

中共十七大後,中國經濟持續保持9%以上的高速發展,2010年中國GDP達到6萬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改革開放30多年後,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令人難以想象的成功。2011年中國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中國第一次穩定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

正因此,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開時,胡錦濤在報告中指出:「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髮展;」「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經過10年的醖釀發展,胡錦濤時代的「三個自信」正式出爐。

中共十八大後,中國正式進入習近平時代。在承接胡錦濤「三個自信」的基礎上,隨着中國社會環境的進一步發展,習近平對中國發展建設理論形成新的認知。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經濟繁榮必然帶來文化繁榮,文化繁榮必然形塑人們的文化心理認知,特別是中國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文化資源特別豐富,曾創下令人驚豔的燦爛成果,對當下具有啟發意義,而習近平又十分推崇、喜愛中國文化,這一切都為「文化自信」的提出,做好了鋪墊。

改革開放以來,擺脱了馬列主義的教條束縛後,中國傳統文化逐步迎來複興,「孔老二」再次變成孔聖人,2008年起中國官方在山東曲阜孔廟,恢復舉行祭孔大典。此後,中國多省市都陸續恢復了祭孔典禮,中國傳統文化進入加速復興期。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以國家領導人的身份繼續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發展。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到山東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並同有關專家學者座談。彼時習近平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習近平對中國文化的重視,顯而易見。

不久,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文化自信」正式與世人見面。之後的兩年間,習近平又多次表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日漸提升。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表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至此,文化自信與胡錦濤提出的「三個自信」上升到同等地位,習近平時代的「四個自信」理論正式進入中共的思想譜系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建構的重要內容。2017年中共十九大將「四個自信」寫入黨章,自此之後,「四個自信」成為全黨都需遵守的精神指引。

中國文化復興,為文化自信的提出創造了條件,圖為2021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參加辛丑年祭孔大典的嘉賓步入曲阜孔廟。(新華社)

與文化自信的提出背景類似,在中共剛剛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且越來越強調歷史教育的今天,習近平於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以史為鑑、開創未來,埋頭苦幹、勇毅前行》中第一次提到了「歷史自信」。習近平談到學習總結黨史意見時的第一點便是「堅定歷史自信,自覺堅守理想信念」,他說「這次全會《決議》充分顯示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自信,向黨內外、國內外展示了一個百年大黨的清醒和成熟」,「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既是對奮鬥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鬥精神的自信」。

此後,習近平多次強調歷史自信。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共政治局召開主題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黨的百年奮鬥歷史經驗,堅定歷史自信,不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多維新聞注意到習近平在民主生活會上的講話中七次提到「歷史自信」,他表示「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強調要「讓正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和全體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堅定歷史自信」。

2022年1月11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再次表示,「增加歷史自信、增進團結統一、增強鬥爭精神,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勇毅前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不懈努力」,「進一步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可見,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一樣,是習近平十分重視的思想理論建構內容之一,不出意外,在中國官方媒體不斷宣揚歷史自信重要性的當下,本身具有堅實歷史支撐並且關乎中共合法性建構的歷史自信將會進一步被拔高,成為習近平時代的「第五個自信」,繼「四個自信」之後,「五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歷史自信,已經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