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鞏固「一中」護欄 台灣當心對立陶宛愈愛愈難

撰文:伍逸豪
出版:更新:

台灣一個月內在外交上先是於11月18日迎來「新歡」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接著於12月10日與「舊愛」尼加拉瓜「分手」。在台灣政治界與輿論場上,前者的喜悦,幾乎沖淡了後者帶來的衝擊,但兩者背後都能看到美國的身影,以及中美在「一中」原則上的角力。

美方多次表達對於台灣和立陶宛發展「互惠關係」與「國際夥伴關係」的期望,當尼加拉瓜與台北斷交、與北京復交後,美國再度表態。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一方面批評尼國政府讓人民損失可靠的民主夥伴,另一方面則呼籲所有重視民主法治的國家,擴大與台灣的往來。

美方在外交關係上的高調「挺台」,看似拜登(Joe Biden)政府正在履行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簽署的《台北法》(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TAIPEI Act),協助台灣鞏固邦交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等。然而,從近期包括邀請台灣參加民主峰會等動作來看,美方很明顯地在口頭上以「一中政策」向北京「交差」,但同時又以實質作為虛化和掏空「一中」的內涵,擴大「民主陣營」的朋友圈,尋求突破北京在國際場合劃設的「一中」紅線。

▼台灣代表在美國民主峰會置入「兩國」,發言畫面被斷訊:

從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天津之行,到此前拜登與習近平視像會晤,美國提出了「護欄」概念,防止中美從競爭走向衝突。究竟什麼是中美的「護欄」?拜登政府透過「民主」價值觀外交的招兵買馬,大致已能看出美國的小心思,亦即重建一條意識形態的防線,保持與中國有競有合的態勢。與此同時,北京不只是帶着制度自信開始爭奪民主話語權,同時也以「一中」原則豎立起一道護欄,習近平在視像會議上以中國領導人身份對美國「以台製華」與民進黨政府「倚美謀獨」提出的「玩火自焚」警告,即是此底線的具體宣示。

在美國的鼓勵下,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意味着不只是雙方「外交突破」,實則象徵着以此模式去衝撞北京的「一中」護欄,如同台灣學者張麟徵所分析的,美國試圖令北京為「涉台外交」而疲於奔命。不過,正因為如此,北京更不可能坐視「立陶宛模式」成為一種「新常態」,防止立陶宛所開出的「一中」缺口逐漸擴大,甚至是遍地烽火。

▼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波羅的海三國議員訪台展現「民主團結」:

+3

可以看到,北京第一時間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華大使,隨後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從「大使級」降到「代辦級」,前一次的「降級」已是40年前應對荷蘭出售潛艦給台灣;罕見的做法已說明了北京對此高度重視,以及嚴肅以對。一直到12月9日英媒路透社獨家報道,指中國大陸已告知跨國公司,與立陶宛斷絕關係,否則便要面臨被陸方市場拒之門外。

中國對立陶宛採取的經濟制裁,儘管引起歐盟擬推動「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立法作為反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也呼籲美國企業應謹慎行事,台灣外交部則發布新聞稿譴責北京「破壞國際貿易體系正常規範的不當行徑」,但同時也反映出中國大陸正在以各種方式積極防堵「立陶宛模式」已經或可能蔓延出來的負面影響。

▼尼加拉瓜與北京復交,民進黨高官的「憤怒」與「無懼」:

+1

事實上,台灣在立陶宛設處帶來的政治效應尚未劃上句點,還必須關注歐盟在此事的動向。目前除了既有的口頭「民主」聲援之外,歐盟顯然無意為了立陶宛而與中國撕破臉,反而是立陶宛聯手台灣挑釁和刺激北京之舉,令歐盟其他成員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例如德國之聲中文網特別翻譯刊發《南德意志報》的評論,內容批評立陶宛「一意孤行」,指歐盟不應放任立陶宛出於討好拜登的目的來做決策,從而綁架了歐盟的對華政策。歐盟在價值觀上與中國大陸針鋒相對並不足為奇,但在中美大國博弈的態勢下,其他歐洲國家恐不樂見類似立陶宛對美國「一面倒」的選邊站做法,例如未跟進「五眼聯盟」宣佈抵制北京冬奧,便是一個風向指標。

除此之外,立陶宛內部的情勢也還有變數。近期傳出立陶宛出於自身利益考量,未配合美國執行對白俄羅斯鉀肥運輸制裁,據美媒彭博社報道,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為此已於12月10日提出辭呈。無論是與台灣發展關係,抑或是不配合美方實施制裁,立陶宛的自利傾向都是放在首位,是否真與美國和台灣「堅若磐石」,都令人打上一個問號。

立陶宛允許台灣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為表達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中國外交部於11月21日發表聲明,決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中國駐立陶宛共和國代辦處官網)

可以預見,北京在國際上對「一中」問題設防與鬥爭的腳步非但不會停歇,而且將會越發用力,選在民主峰會期間與尼加拉瓜復交,只是對美國和民進黨政府放出警訊的起手式。台灣應該注意到,與尼加拉瓜斷交相比,立陶宛事件所帶來的政治後座力並未消停,北京會以更大的力道拋出更多的工具去夯實「一中」護欄。如果哪一天,立陶宛的「台灣代表處」被要求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也不是全無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