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對北京極限進逼「新常態」來臨 台灣的生存之道是什麼?

撰文:呼延朔
出版:更新:

12月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談到兩岸關係,他警告中國大陸入侵台灣將會造成災難性後果,並明確表示台灣是「一個創新型國家」。

更早之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一場面向台灣的論壇上宣稱「台灣有事」就等於「日本有事」,也等同於「日美同盟有事」。安倍呼籲北京不要對台採取冒險的軍事行動,那將「等同於走上經濟自殺之路」。

類似的就台灣問題的強硬表態,近年來並不鮮見。可以說,美日對北京的極限進逼和試探,已經成為目前兩岸局勢的「新常態」。

在這一常態下,台灣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其本身在兩岸關係中的自主地位進一步萎縮,已近乎完全退化為美日的戰略工具。

對此,台灣似乎頗為歡迎,並不吝惜自身話語權的無限讓渡。不少聲音認為此類外界對台灣強有力的支持,將對北京產生切實的影響,遏阻後者逐漸增長的「武統」意願。

於台灣而言,同美日兩國緊密攜手固然「看上去很美」,但要意識到其中暗含某種顯見的危機,可能會以異常劇烈的反彈震盪海峽,並一舉撕裂日漸脆弱的平衡。

習近平在習拜會上重點談及台灣問題。(新華社)

實際上,縱觀中國大陸歷來在兩岸問題上的處理方式,可以不難知道,北京並不反對在台海間「維持現狀」——儘管在官方說法中,兩岸統一被強調為必然選項,但就具體事項,大陸一貫展現出高度的靈活性。

在時空層面,這是對台灣的明確利好。後者若能就此展開充分工作,則可在兩岸對話中為自身謀求大量空間。而顯然的,北京完全願意為台灣開創若干「例外」。

但台灣正選擇將大陸逼進一條無法輾轉,不能回頭的「死胡同」。

「九二共識」是不遠的例子,這一兩岸交流基礎以「一中」原則周知於公眾,其精髓卻是「各表」。換言之,只要台灣方面能給足大陸關於「一中」的原則性需求,滿足這個「面子」,北京是不吝於寬容「各表」,向台灣讓渡「裏子」的。

中共多次強調「九二共識」,對台灣喊話只要承認「九二共識」,一切可談,也正是在釋放上述信號。

若用比喻說,「九二共識」就是一劑大陸心甘情願飲下的迷魂湯,因對中共而言,至少在時間進程上,有太多其他議題要緊迫於兩岸統一。其模糊性是中共能接受的,也正是台灣可利用的。

而台灣放棄了這一點,將「九二共識」這個台海安定的壓艙石扔在一邊。深諳模糊性之於台灣有多重要的政治人物如蘇起,曾多次表達不解,但遺憾的是,當年他為兩岸發明「九二共識」時創下的共識利好,已被民進黨政府棄如敝履。

而在拋棄模糊空間後,兩岸只剩下硬碰硬一條路,誰將是受傷更重的那一個,是顯而易見的。